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笔架山论坛大咖齐聚 再谱临床质谱新篇章

2021.11.25

  2021年11月24日,由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主办的“质”于精准,“谱”于临床——第二届笔架山临床质谱应用及发展研讨会在深圳隆重举行。分析测试百科网作为大会支持媒体,为您带来全程跟踪报道。

311274_202111251654171.jpg

311274_202111251656311.jpg

大会现场

  本次论坛继续采取线下会议与线上授课相结合的方式。邀请了国内外精准医学、质谱技术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领域的专家,从基础研究、临床应用、诊疗新技术转化及临床质谱发展建设等方面深入探讨临床质谱技术的高质量发展,共同推动质谱技术规范化应用及发展,为打造“双区”临床质谱精准医疗平台共商良策。

311274_202111251658231.jpg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 杨雷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杨雷为本次大会致辞,感谢各位专家参加此次研讨会。质谱技术因其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高准确度、线性范围宽、高通量等特点在精准医疗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临床质谱可以很好地补充免疫、生化、非生物学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是实现精准医疗的新兴分子诊断技术。此次会议的主办单位——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医学遗传与分子诊断中心是集分子检测教学与科研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实验室。近年来,实验室围绕基因检测和临床质谱两个技术,建立了设备齐全的临床检测平台,为临床学科提供了高水平的分子检测服务。

  本次论坛也邀请到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共同交流质谱领域的新技术新进展。杨雷还说,希望笔架山临床质谱论坛能提供一个开放的平台,推动质谱的临床应用,并预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311274_202111251658232.jpg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党委书记/教授 徐勇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徐勇教授做“精准医药时代深圳医院临床质谱建设和应用现状分享”的报告,介绍了精准医疗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由于未来社会发展精准医疗的需要,临床质谱具有范围广、实时检测、灵敏度高等技术优势和国家及地方政策的支持,质谱技术进入临床是十分必要的。中国的质谱市场面临着整体高速增长、内部分布不均衡的现状。此外,临床质谱未来的发展有精准医疗化学图谱绘制及分析和质谱成像技术两个发展方向,可以为未来临床治疗带来革命性的改变。

  徐勇教授还分享了对临床质谱发展的思考。目前,临床质谱急需解决“标准化”的痛点问题,准确实验结果、减少误差。总之,应当以临床需求为导向,发力临床应用,从而寻求在诊疗与科研之间的平衡。

311274_202111251658233.jpg

中科院化学所研究员/杰青 聂宗秀

  中科院化学所聂宗秀研究员做“基于代谢物的相关疾病质谱快速筛选”的报告,他表示,疾病造成的代谢内源性小分子代谢物会随着疾病的发生发展而上调或下调,因此可以作为多种疾病的标志物。并且,在体液内源性小分子的来源中,呼出气占比为34%,尿液占比为11%,均大于常规检测的血液占比,可以作为代谢物检测的良好样品。

  首先,在呼出气检测中,利用纸喷雾等技术,定性或定量检测呼出气中的醛类分子,从而进行肺癌早期筛查。其次,在尿液中的小分子代谢物中,开发了 TiO2/MXene 材料新基质,通过快速提取体液小分子代谢物的指纹图谱,实现了高通量的尿液系统疾病的筛查。

311274_202111251658234.jpg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贺玖明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贺玖明研究员做“质谱成像空间代谢组学与临床应用研究进展”的报告,他表示:由于免标记、时间短、未知已知同时成像和可提供空间结构等特点,基于质谱成像技术的空间分辨代谢组学方法在临床应用显示出巨大的前景。课题组自主化研发的质谱成像系统,性能已经超过国际同类产品,已经处于从高端科研到临床应用的转化中。

  首先,利用癌症不同亚型的分子病理潜在诊断标志物,可以进行临床未知组织样本的快速鉴别与诊断,突破了传统病理学依靠细胞形态诊断方法的局限性。其次,从病灶组织原位高通量发现药物治疗潜在靶点。最后,可以基于肿瘤代谢特征进行靶向抗肿瘤新药设计和评价,得到良好评价。

311274_202111251658235.jpg

中山大学药学院(深圳)副院长/教授 谢智勇

  中山大学药学院(深圳)副院长谢智勇教授做“肠道菌群-宿主代谢互作与精准医疗”的报告,作为疾病防治的重要靶位,肠道菌群的疾病诊疗是非常有未来的方向。肠道菌群与宿主之间存在广泛的互作,并且肠道菌群的个体差异是产生药物效应个体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肠道菌群可以进入人体代谢网络,影响代谢活动,从而治疗疾病。课题组还发现,小檗碱、精氨酸、黄连解毒汤等药物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宿主”共代谢改善疾病,证明了肠道菌群在精准医疗领域的实际应用。

311274_202111251700321.jpg

香港浸会大学环境与生物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教授/长江学者 蔡宗苇

  香港浸会大学环境与生物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蔡宗苇教授做“Mass spectrometry-based metabolomics for studying PBDEs exposure associated with Parkinson’s disease using fly model”的报告,他提到,环境因素,特别是POPs,对帕金森发病率增加有很大影响。这是因为从食品等地方摄入的POPs对神经系统损害很大。但是目前,其影响机理还不清晰。因此,课题组基于 MS 的代谢组学研究个体暴露的 PBEDs 对神经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LC-MS/MS 方法可以定量研究色氨酸、苯丙氨酸和蛋氨酸途径中的代谢物。在接触 BDE47 30 天后,果蝇遭受了相当大的氧化应激。

311274_202111251701011.jpg

中科院遗传发育所研究员 税光厚

  中科院遗传发育所税光厚研究员做“精准脂质组学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探索”的报告,介绍了脂质组和代谢组是最接近于表型的物质,可以直接反应生物状态,为临床研究提供最直接的证据。代谢物定量应用增多,基于质谱技术的脂质组学是临床应用开发的“尖刀”,重要性日益增加。但是,定量分析需要更高的精确度和准确度。因此,脂质(代谢)组学在医学/临床应用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如何定量准。目前,课题组的应用方向是高覆盖的脂质组的定量技术和精确的代谢组学技术,比如新冠的脂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研究和青少年发病的成人型糖尿病2型(GCK-MODY)脂质组学研究等。

311274_202111251702071.jpg

中南大学湘雅二院药学部主任/主任药师/博士生导师 张毕奎

  中南大学湘雅二院药学部张毕奎主任做“质谱技术在TDM中的应用实践”的报告,介绍了两种TDM应用实例,分别是多黏菌素B在肾移植患者中的群体药动学及个体剂量分析和利奈唑胺在肝功能不全患者中的PPK研究及给药方案优化。利用TDM技术,实现个体化给药,从而促进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的防控。其次,还介绍了课题组对抗精神病药物的代谢组学探索,应用全自动二维液相色谱-耦合质谱,建立药效/毒标志物作用机制与代谢轮廓。最后,张毕奎主任介绍了技术应用的转化。课题组研发成功全球领先的“高稳定临床话质谱系统”以及“全自动二维液相色谱系统”,根本改变色谱与质谱的临床应用特性,集成精神药物、抗菌药物、癫痫药物等技术系统,对TDM技术在“量、数、准”方面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311274_202111251704181.jpg

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副主任/博士生导师 邱玲教授

  北京协和医学院邱玲教授做“LC-MS在肾上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及实验前、中、后质量控制”的报告,介绍了常见肾上腺疾病、激素的分类和肾上腺素标志物质谱检测方法。由于常规的检测方法有非特异性,对于干扰没有很好地识别,无法很好满足临床诊断的要求,因此LC-MS 检验技术对肾上腺疾病诊断很必要。并且,她从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原发性醛固酮、Cushing、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等实际案例中,讲解了如何利用质谱检测这些肾上腺疾病,支持临床诊断。最后,邱玲教授还提到,质谱应用要重视质量控制,要注重受试者准备影响、质控品的选择、结果审核和报告的解读及签发等。

311274_202111251705401.jpg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心实验室高级工程师 许蕴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心实验室高级工程师许蕴做“串联质谱在维生素D检测中的应用”的报告,通过介绍目前维生素D的现状,说明我国人群普遍缺乏维生素D。维生素D的合成与作用符合内分泌激素的特征,其缺乏与疾病密切相关,比如其骨骼外作用,对肌肉、心血管、代谢、免疫、肿瘤发生、妊娠和胎儿发育等多方面具有很大的影响。同时,她介绍了串联质谱的原理、技术特点、应用领域,表明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是维生素D检测的金标准。最后,许蕴高工还介绍了临床质谱实验室管理的注意事项,应当严格遵守实验室管理制度,精心呵护仪器,注意样品采集等。

311274_202111251706001.jpg

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中心实验室主任/教授级高工 李水军

  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中心实验室李水军主任做“基于质谱法高通量药物毒物筛查在急诊中毒救治中应用”的报告,他表示,由于具有失效的紧急性,毒物筛查是急诊中毒诊断救治不可或缺的诊断工具之一。药物中毒在急诊中毒中占6%,具有发病急/重、救治复杂的特点。基于质谱检测毒物方法具有覆盖面广、时间短、微量灵敏、结果准确、检材复杂的优点,课题组开发了用于临床中毒的LC-QTOF/MS和LC-QQQ/MS检测方法,为急诊毒物中毒提供了优质解决方案。最后,李水军主任介绍了4个经典的案例,表明该质谱毒物筛选平台可以明确诊断复杂中毒病例。

311274_202111251706451.jpg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主任/教授 江剑辉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江剑辉主任做“质谱技术在全谱维生素精准检测的临床应用”的报告,介绍了维生素的定义、种类及功能,其可以调节基因表达、吸收营养物质等。维生素缺乏,人体细胞代谢就无法正常进行,胚胎细胞不能正常分化和增值,可导致出生缺陷。而血液中维生素水平可提示细胞代谢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是否充足,并且维生素参与细胞代谢并不是单一的,因此需要对维生素进行全谱精准检测。

  江剑辉主任重点介绍了质谱技术与临床维生素全谱精准检测,从而用于维生素缺乏症治疗、妇幼保健和代谢病治疗。另外,对于一些遗传性疾病,可以通过维生素治疗,确保新生儿健康。总之,人的健康要从维持体内维生素全面、充足、有效做起,从而实现“健康中国2030”的目标。

311274_202111251707461.jpg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医学遗传与分子中心实验室主任 刘文兰研究员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医学遗传与分子中心实验室刘文兰主任做“基于质谱技术示踪脑缺血半暗带脂质代谢的时空演变”的报告,介绍到,脑卒中是我国第一大死因,血管再通治疗是唯一脑卒中治疗的方法。他提出“缺血半暗带是时间依赖”的概念,即脑卒中发生时,随着时间推移,半暗带的范围逐渐变小。临床证明,取栓后再进行NBO治疗,半暗带面积变小,可以有较好的卒中治疗效果。刘文兰主任还表示,质谱及成像技术是判断和示踪半暗带损伤演变的新手段。由于卒中早期BBB损伤与脑出血密切相关,因此通过缺血后脑组织损伤和BBB损伤的动态演变,可以获取半暗带组织损伤可逆与否和BBB损伤严重程度的代谢标志物群,明确半暗带组织和BBB损伤的特征性代谢改变与脑出血风险的关系,从而解析“组织窗”。

  最后,刘文兰主任做了会议总结,感谢各位专家的精彩演讲和会务组的辛勤工作,感谢杭州佰辰、赛默飞、沃特斯、安捷伦、禾谱生物、SCIEX、布鲁克质谱、维科托、北京梅斯质谱及深圳一通等公司的大力支持,期待明年第三届笔架山临床质谱应用及发展研讨会再次相聚!

文章提到的专题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