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第三届药品快速检测技术研讨会大会报告(一)

2014.1.16

  2014年1月13日-14日,由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NIFDC)和美国药典委员会(USP)共同主办的第三届药品快速检测技术研讨会暨第四届中美药品分析技术与检测方法研讨会在上海华亭宾馆隆重召开。本届会议以“药品快检与药品质量保障”和“要品牌分析技术创新与发展”为主题,就药品检验技术与方法、药品快检技术2个重点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新动向和国际先进的要求进行研讨与交流,吸引了来自国内外500多名专家学者、相关仪器厂商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分析测试百科网作为此次活动的支持媒体,进行全程跟踪报道。

105659_201401161021365.jpg

105659_201401161021367.jpg

大会现场

  13日大会报告分别由来自WHO药品标准专家委员会WHO药品质量保证行动计划负责人制药技术和药理学博士Sabine Kopp女士、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副院长李波博士、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抗生素室主任胡昌勤研究员、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标准物质与标准化研究所所长肖新月研究员、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标准化研究室主任尹利辉先生、美国药典委员会(USP)国际业务发展经理马蓓女士、美国礼来制药分析研究顾问化学家Michael A.Dotlich先生、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助理研究员聂黎行女士、南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邵学广博士、USP专家委员会主席Roger L.Williams博士、北京市药品检验所业务办主任车宝泉博士、美国药典委员会(USP)中华区USP-NF标准现代化总监姜兴博士、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药理室副主任谭德讲先生、上海市食品药品检验所化学药品室主任杨永健博士带来精彩纷呈的演说报告。

105659_201401161021363.jpg

WHO药品标准专家委员会制药技术和药理学博士Sabine Kopp女士

  来自WHO药品标准专家委员会WHO药品质量保证行动计划负责人制药技术和药理学博士Sabine Kopp女士带来《全球假劣医药产品的现状和监管》的精彩报告。

  Sabine Kopp女士一直负责WHO与药品质量保证相关的规范化工作,从药品研发、流通到供应的全过程规范化管理,负责WHO关于药品质量检测实验室的外质评计划和国际要点的编纂工作,并积极参与世卫组织成员国机构关于打击伪劣药品(SFFC)的相关工作。

  Sabine Kopp女士的报告从假劣药品的重要因素、对近期世卫组织的警示药物的例举、世卫组织预防假劣药品的举措、世卫组织成员国机构对假劣药物的监管、对假劣药品犯罪的检验调查、世卫组织指导下的筛查测试技术这几个方面讲述全球假劣药品的监管现状。

  报告中显示,39个国家的39个实验室提交了假劣药品调查反馈表明,其中28(72%)个国家积极参与“假冒伪劣”药品的检验检测,11(28%)个实验室不参与“假冒伪劣”药品的检验检测,35(90%)国家认为“假冒伪劣”药品在本国是个大问题。目前各国采用的快检技术主要是色谱法、光谱法以及其他一些检测技术,HPLC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是最常用的两种技术,97%的参与调查人员认为,需要一个统一的“假冒伪劣”药品检测标准操作规范。

  Sabine Kopp女士重点详解了《药品快速检测技术指导原则》,该原则于2013年WHO会议上建立的,以对各类快检方法进行详细阐述,包含原料药、制剂、涉嫌非法添加的药品等快检技术。该指导原则介绍了目前全球伪劣药品的基本现在和药品快检方法的发展过程,阐述目前各国采用的药品快检技术方法和未来发展趋势。

105659_201401161021369.jpg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副院长李波博士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副院长李波博士带来《中国药品快检技术研究进展》的精彩报告。李波博士不仅是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副院长,还是国家药典委员会生物检定专业主任委员、中国药学会药物安全评价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毒理学会药物毒理与安全评价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是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李波博士的报告分为目前中国药品快检技术的发展机遇与趋势、技术进展、应用成果、发展建议这几方面。报告中提到,2013年10月国家局科标司启动“中国药品快检方法认定技术规范研究”项目,包括《中国药品快检方法认定技术规范》和《中国药品快检方法认定管理办法》,启动修订《药品检测移动实验室通用技术条件》。

  李波博士指出,快检技术的特点是简单、快速、可移动、小型化,未来的发展倾向于正反向筛查和信息化技术的使用,通过包括药品包装外观数据库、光谱数据库、LC-MS数据库、打假数据库,对原料、辅料、包材、药品和保健食品的非法添加等进行筛查。

  目前,已建立的快检技术方法包括几个方面,即理化技术——薄层色谱和颜色反应;光谱技术——近红外光谱、拉曼光谱和表面增强拉曼光谱;色谱技术——HPLC快检、薄层色谱、LC-MS联用;免疫技术和信息技术。

  李波博士强调,快检技术显著提高了基层药品监督抽检的覆盖面和靶向性,提高了监督抽验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105659_201401161021366.jpg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抗生素室主任胡昌勤研究员

  《近红外光谱/模型转移与应用》由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抗生素室主任胡昌勤研究员带来作精彩演讲。胡昌勤研究员是第十届国家药典委员会执行委员,是微生物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和抗生素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药学会抗生素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胡昌勤研究员首先详解了NIR光谱/模型转移,NIR应用基于模型而非直接应用光谱。NIR光谱/模型转移分为直接转移和间接转移。

  直接转移——光谱/模型不经过任何处理,可以在不同的NIR光谱仪中使用。胡昌勤研究员指出其核心是通过对仪器自身误差的控制实现对NIR光谱台间变异的控制,通过确定关键控制参数(两点法控制)、解决环境温度对仪器自检的影响,确定仪器自检规程。

  间接转移——借助标准样品通过特定算法实现NIR模型从源机(建模仪器)向目标机(测量仪器)的转移,常用分段直接标准化(PDS)算法。

  通过一系列研究表明,通过设定合理的自检参数控制仪器的自身变异,可以在同企业相同原理的仪器间实现NIR光谱/模型的直接转移;选择适宜的标准样品和算法,对由样品或仪器改变所导致的原模型光谱具有系统误差的样品/仪器光谱,可以利用模型转移的方法,扩展原模型的应用范围,即实现模型的间接转移。

105659_201401161022004.jpg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标准物质与标准化研究所所长肖新月研究员

  来自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标准物质与标准化研究所所长肖新月研究员带来《药品快检网络平台应用研究》的精彩报告。肖新月研究员是国家药典委员、国家兽药典委员、国家863计划专家、科技部中小企业创新基金评审专家、科技部创新基金会新药基金评审专家、卫生部高级职称平顶专家、国家发改委药品价格审定专家、CNAS技术专家、国家新药审评专家等。

  随着我国药品快检工作的持续开展和应用规模的不断扩大,单机版应用模式面临的挑战愈加明显。因此,搭建更高集成度、更智能化的药品快检信息化平台,实现海量药品信息与快速检测技术共享,达到快知、快筛、快查、快办、支撑监管,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

  肖新月研究员主要介绍了国家药品快检数据库网络平台的建设背景、规划与设计、建设目标、关键技术、应用展望。同时指出,目前药品快检网络平台的建设也面临着着一系列的挑战,就以近红外光谱模型为例,存在模型覆盖品种数量不足、模型建立和审核较繁琐;各地光谱和模型难以汇总和共享、缺乏信息交流平台;用户终端软件升级维护繁琐等问题。

  药品快检数据库网络平台的基本构成包括云计算信息化网络平台、以数据库为核心囊括多种快检方法、专业标准的光谱模型处理系统、先进灵活的业务流程管理系统、便捷易用的终端用户软件。药品快检数据库网络平台主要功能包含药品信息与快检方法的发布和查询、药品谱图的读取及储存、快检模型的自动生成及储存、联网作业快速分析和反馈。

  肖新月研究员指出,药品快检数据库网络平台具有云分析技术和数据处理及模型分析技术的关键技术,可以实现检测结果全国联动、数据网络化、实现谱库及模型传递应用和共享。目前,该网络平台已经建立916个药品快检方法,10类73种非法添加化学物质快速筛查方法,2000多个固体制剂近红外快速对比模型,400多个液体制剂拉曼模型等。

105659_201401161022006.jpg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标准化研究室主任尹利辉先生

  来自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标准化研究室主任尹利辉先生为与会者带来《液体制剂拉曼无损快检技术应用研究》的精彩报告。

  尹利辉先生是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仪器分会近红外光谱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移动实验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医药信息学会药物分析信息学专委会委员以及中国化学会产学研合作与促进工作委员会委员。

  尹利辉先生从液体制剂拉曼无损快检技术的研究背景、技术方法建立、工作进展、工作展望及目标这四方面阐述,首先比较了拉曼光谱在液体注射剂、静脉注射液的快速、无损检测的优势,具有通常可见光光源、不需要样品制备、多项测量方式及穿透性和0.1%的最低检测浓度、干扰小、荧光干扰很少等特点。

  尹利辉先生指出,注射液无损快检方法模型建立的传递是快检方法能够推广的最重要因素,仪器的校正则是保证模型传递的首要条件。

105659_2014011610213610.jpg

美国药典委员会(USP)国际业务发展经理马蓓女士

  下午的第一位演讲嘉宾是来自美国药典委员会(USP)国际业务发展经理马蓓女士,为现场参会人员带来《美国药典委员会光谱数据库项目进展》的精彩报告。

  美国药典委员会通过致力于公共质量标准及相关项目来保障食品、药品的质量、安全性和效用,从而改善提高全球公共健康。

  马蓓女士在报告中提出,自2011年美国FDA就与USP在光谱数据库领域相互合作至今,USP光谱数据库在制药业的防伪、食品和膳食补充剂安全性、质量控制/过程分析技术、全球供应链管理、全球药典协调多方向应用,并有两个建立和发展的重心:通过建立质量标准打击假冒、劣质以及掺假的药品、食品和膳食补充剂;与USP药典科学研究发展保持一致。

  USP光谱数据库研发子课题遵循正交分析原则,通过多种分析技术平台、移动与实验室级别分析仪器、不断评估创新技术在公共健康、辅料、食品、膳食补充剂、植物药、标准品、原料药制剂多方面覆盖。

105659_201401161021361.jpg

美国礼来制药分析研究顾问化学家Michael A.Dotlich先生

  来自美国礼来制药分析研究顾问化学家Michael A.Dotlich先生带来《美国药典光谱数据库-质量控制专家评估》报告。

  Michael A.Dotlich先生指出,礼来公司与美国药典委员会的合作会促进便携式光谱仪器及数码标准的发展,应用于要用原料和辅料定性分析的全球光谱数据库的发展。同时这项合作有助于礼来公司参与美国药典光谱数据库试点项目,开发定性测试的替代方法,减少在供应链中引入假冒以及掺假原料的可能性。

  目前美国药典光谱数据库-礼来十点研究项目包括建立基于美国药典对照品基础上的数码标准品集;评估不同仪器和原料之间的差异性;结合数学建模来评估样品定性分析的特异性;评估各种技术的适用性。

105659_201401161022001.jpg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助理研究员聂黎行女士

  来自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助理研究员聂黎行女士带来《抗疟药近红外鉴别新方法——美国药典会光谱数据库应用》的精彩报告。聂黎行女士是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助理研究员,主要负责中药质量控制和对照物质的相关工作。

  疟疾至今仍是对人类威胁最大的疾病,尤其在非洲、南亚和南美,全球约33亿人面临感染的威胁。自18世纪起,抗疟疾药已经挽救了数十亿人的生命,相关研究也从未间断,而假药层出不穷使抗疟药质量引起了世界的关注,有效成分缺失的假药可能导致患者死亡,而有效成分不足的劣药则会诱发抗药性。抗疟药的质量控制需要强有力的手段。

  聂黎行女士在报告中指出,假药鉴别手段已经从目视/物理检查、湿化学分析、快速筛查到现场测试,通过采用手持型仪器建立了简便、经济的近红外现场打假方法。

  报告指出,使用近红外技术具有无损、快速、操作环境友好、定性定量的优点,也有灵敏度低、峰宽且重叠的缺点,需要使用二次分析技术。同时利用光谱分析可反映包括主成分、辅料、包衣材料等在内的所有样品成分信息,通过一系列交叉验证和模型建立与优化,有信心准确鉴别“真实伪品”。

105659_201401161022002.jpg

南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邵学广博士

  来自南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邵学广博士为大家带来《近红外光谱分析中的化学计量学方法研究》的精彩报告。

  近红外光谱的波长范围在800-2500nm,可以测量吸收、透射和漫反射,其缺点是光谱解释性差,灵敏度低,检测限高,需要化学计量学技术。邵学广博士建立了NIR建模中化学计量学方法研究,包括建模方法研究、建模样本选择、光谱预处理、模型转移研究等,评价其准确性、可靠性和实用性,并进行应用研究,定量分析(化学成分或控制参数的近红外光谱在线模型)和过程分析(基于近红外光谱的多元统计过程控制)。

  研究表明,该方法在药检、食品等领域中有可观的应用前景。

105659_201401161021362.jpg

USP专家委员会主席Roger L.Williams博士

  来自USP专家委员会主席Roger L.Williams博士为大家带来《新药典方法和最佳生物利用度》的精彩报告。Roger博士首先介绍了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与美国药典委员会的相互合作与交流,同时详细阐述了新药典方法和最佳生物利用度的复杂各论、性能最佳产品各论和标准物质的标准。

  报告显示,参考方法的开发基于不同阶段的不同方法获得,例如实验前的文献检索、实验中的开发研究、专属性研究等和实验后的科学共享方法验证等。

  制剂性能测试的溶出度研究表明,口服给药速释基本药物(WHO)中约70%是高溶解性药物;若制剂在多种溶出介质中速溶,则可称为最优生物利用度,同时无需体内研究无需参比者。

  最后,Roger L.Williams博士表达了对于2015-2020年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与美国药典委员会的合作展望。

105659_201401161021364.jpg

北京市药品检验所业务办主任车宝泉博士

  《制剂杂质溯源及去除策略》的演讲报告由北京市药品检验所业务办主任车宝泉博士带来。车宝泉博士是副主任药师,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保健食品评审专家、国际招标网仪器采购专家、北京市科委评审专家。

  车宝泉博士通过活性成分与辅料的反应、辅料因素引起的降解、不合理剂型引起的降解和去除策略这几方面阐述。车宝泉博士强调,制剂杂质不是无机杂质,不是工艺杂质,不是仅与原料相关的降解产物,是与处方、剂型相关的降解产物。

  报告显示,辅料相容性研究存在一定的缺陷,不能够完全代表真实情况,难以发现长期的降解,并且其分析方法本身存在缺陷。

  车宝泉博士指出,去除制剂杂质策略有三种方法。一是可以通过研究活性成分的杂质谱,采取针对性措施易水解的则要减少水分,防止主成分氧化或光降解。二是可以按活性成分的降解途径选择筛选辅料,选择没有不相容现象、对主成分没有影响、能稳定主成分的辅料。三可以选择合适的剂型,通过脂质体、微球、乳液等提高其稳定性。

105659_201401161021368.jpg

美国药典委员会(USP)中华区USP-NF标准现代化总监姜兴博士

  美国药典委员会(USP)中华区USP-NF标准现代化总监姜兴博士带来《美国药典对原料药和制剂中杂质的控制要求》的演讲报告,从杂质的分类来源、杂志调查和限定设定阐述,同时详述了ICH、药典、FDA对杂质的监管,以及提取物和浸出物、人为添加杂质、水和辅料中杂质等非药典相关性杂质的介绍。

  杂质是原料药中该药物化学实体之外的其他任何成分,以及制剂中任何不属于处方成分的组分。杂质类型包括工艺杂质——有机、无机、残留溶剂,降解杂质——化学、物理,和污染物。ICH、药典、FDA都对杂质限定设定了严格的要求。

105659_201401161022003.jpg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药理室副主任谭德讲先生

  来自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药理室副主任谭德讲先生带来《统计学指标在药品监管中的应用研究》的精彩报告。谭德讲先生是主任技师,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医疗器械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奖励和北京市科技奖励等评审专家。

  谭德讲先生指出,药品质量控制有两个基本支撑点,即检测或评价的方法和数据处理解释。同时提出了统计指标的概念。统计指标是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的概念和具体数值;不同的统计指标所反映的内容不同。根据数据、统计方法、统计结果表达统计指标,正确理解并准确把握并应用统计学的指标对药品质量控制或监管至关重要。

  谭德讲先生指出,目前统计学中有一些指标被错误理解,需要理解统计指标并与专业对接。例如偏差和偏倚,前者是用来表达精密度的指标,后者是准确度的指标。

  报告指出,高度重视统计学在药品质量控制中的重要性是必备知识,探索利器,可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效益,能使研究成果更具公信力;严格的质量控制理念,将使药检系统在统计应用的研究方面有更广阔的的作为空间。

105659_201401161022005.jpg

上海市食品药品检验所化学药品室主任杨永健博士

  来自上海市食品药品检验所化学药品室主任杨永健博士带来《超临界流体色谱及其在药品质量控制中的应用》的精彩演说报告。

  超临界流体色谱分离是以超临界流体做流动相,依靠流动性的溶剂化能力来进行分离、分析的色谱过程。超临界流体具有与液体相似的密度、与气体相似的黏度、与气体相似的扩散性的特点。杨永健博士指出,二氧化碳具有在紫外区透明、临界温度31℃、引入改性剂可改变分离选择性等特性,适宜作为超临界流体。

  报告指出,与传统色谱比较,超临界流体色谱具有分析时间短、柱压低、可使用多柱串联、适用于质量控制、可作为传统色谱的信息补充、绿色环保等优势。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