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植物碳基营养新概念可实现“肥药两减”

2016.7.13

   7月10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主持完成的“植物碳基营养机理与天然有机物料高肥效利用技术研究项目”受到了有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赵玉芬教授任主任的鉴定委员会的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项研究成果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本次鉴定由陕西省科技厅组织,鉴定委员会由中国科学院院士赵玉芬教授、谢联辉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束怀瑞研究员、山仑研究员,以及华南农业大学廖宗文教授、厦门大学尹应武教授、西南大学王正银教授组成。

  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主持完成的该项目根据森林土壤植物自然营养规律,提出了植物碳基营养新概念,首创了天然有机物“仿生化学法”快速降解新技术,提出了活性有机物与无机物的配位增效理论,开发了碳基营养复合肥生产工艺,取得了提质增效、减施化肥的显著效果,为生物质及矿物质资源的高效利用开辟了新途径。这些研究成果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对于实现“肥药两减”,治理农业污染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示范作用。

  研究表明,无机肥料对作物增产的贡献率可达50%。然而,随着无机肥料施用时间的延长和施用量的不断增加,在无机肥料工业起步早的美国等发达国家以及起步较晚的中国等发展中国家,都出现了无机肥料效益递减、土壤质量恶化、农产品品质下降、作物抗性降低、环境污染及食品安全受威胁等一系列“化肥副作用”现象。无机肥料过量使用的弊端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1996年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刘存寿博士专门针对这个问题开始了研究。他跳出了无机肥料的框架,以系统思维来审视肥料,将目光投向了不受人类干扰却茂盛成长更替有序的原始森林。巨量分析的结果发现,原始森林的营养转化过程及其有效性,都与大量的、可溶于水的含碳有机小分子密切相关。这个结果说明了碳基营养物在植物生长中处于核心位置,也从反面解释了只含氮磷钾三种矿物元素、以无机盐为主的化肥副作用产生的原因:有机营养与矿物营养失衡;大量元素与其他矿物元素失衡。

  2005年起,刘存寿带领由高校、地方科研所、肥料生产企业和县市推广部门科技人员组成的团队,进行植物碳基营养肥料的生产研究和示范推广。团队采取人工模拟微生物降解的方法,利用简单的设备,将畜禽粪便、作物秸秆、污水、污泥等废弃物快速转化为全水溶、有机全营养肥料——植物碳基营养物。这种新型肥料保留了传统有机肥和化肥的全部优点,又克服了二者的缺点。经过在陕西、甘肃、山西等省大面积推广示范,这种肥料在高产优质、培肥土壤、促进植物根系生长、激活微生物等方面表现出显著优势。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