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一纸政令就能遏制舌尖上的浪费?

2013.8.20

  北京市西城区近日出台了《西城区对餐饮企业剩饭剩菜行为管理处罚办法》,将对辖区内餐饮企业、消费者以及公职人员铺张浪费行为进行处罚。

  用规章制度约束当前颇为严重的浪费行为,想法很好,如果真能因此在全社会树立起勤俭节约的风气,不仅能节约粮食,而且有利于节能减排。科技部印制的《全民节能减排手册》中指出,每节约0.5千克粮食(以水稻为例),可节能约0.18千克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0.47千克。

  想法虽好,却未必一定见效。一方面,用行政手段处罚浪费行为实施起来难度很大,存在许多“模糊地带”。例如,剩饭剩菜如何界定?将剩饭剩菜打包出了餐馆再丢弃又该怎么处理?

  实践表明,缺乏调查、研究、论证就推出的规定,往往难接“地气”,无法有效施行。

  据江淮晨报报道,安徽省铜陵市于今年7月出台了针对当地剩饭剩菜行为的处罚办法,但仅一周后又发布通知称,“综合社会各界的意见,将不予出台此处罚办法。”铜陵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不外乎是考虑到实际执行的难题。

  事实上,即便规定可行,政府部门也未必有精力天天抓、处处管。时间一长,政策就变成了摆设,就像前一阵热议的中国式过马路,交管部门严厉整治了一段时间后,这阵风又过去了,现在很少再见到处罚违规路人的现象。

  另一方面,有网友质疑出台此类处罚办法的真实原因。

  今年以来,出台类似规定的不止西城区一地,上网搜索“剩饭剩菜处罚办法”,会发现全国多地不约而同地在近期出台相关规定,其中内容可以说如出一辙。

  更有细心的网友发现,从2009年起,每年7~9月,中央文明办会对全国文明城市和提名资格城市进行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而在今年的测评中,“文明餐桌”行动被列为重点工作,其测评指标第三条要求各地研究制订对宾馆、饭店、餐馆剩饭剩菜行为的处罚办法,媒体要报道制订过程和实施情况。

  上述资料不禁让人怀疑,各地密集出台剩饭剩菜处罚办法,是否为了应付即将到来的城市文明程度测评?

  希望我们是多虑了。但面对社会上的一些关切和质疑,有关部门需要更加认真仔细地研究相关规定的科学性、可操作性,确保出台后能够得到落实。否则此类规定不久就会变成一张废纸,久而久之,政府政令的公信力、权威性也就没有了。

  其实,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针对食物浪费设立了处罚规定。在德国,任何人发现浪费行为,都可向有关机构举报,执法人员会立即赶到,按规定罚款。此前就有报道称,中国游客在德国因用餐浪费被罚款。

  韩国也曾推出一项法令,如果一家餐馆能向顾客提供把饭菜吃光的标准菜单或能让顾客把剩饭剩菜打包带走,就可享受减税或减收30%水费的优惠。

  治理剩饭剩菜行为,除了出台规章制度,还有赖于全社会文明意识的提高。只有在全社会树立起“钱是你的,可资源是大家的”节约理念,才有可能杜绝“舌尖上的浪费”。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