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南海海洋所南海暖流形成机制合作研究取得新进展

2010.9.25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动力重点实验室(LED)在“南海暖流”机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南海海洋所的以往观测结果曾经表明,南海北部大陆架存在一支冬季逆风流,被命名为“南海暖流”(SCSWC)。南海暖流形成的机制一直是南海环流研究热点和难点。一般认为这支流起源于海南岛东面,流经南海北部大陆架,通过台湾海峡能够进入中国东海陆架区域。

  在最新研究中,王东晓团队与香港科技大学合作,运用普林斯顿海洋模型(Princeton Ocean Model,简称POM)对其形成机制进行了研究,得到一种新理论。新理论认为,海洋具有的斜压结构和下垫面大陆架地形的耦合(Joint Effect of Baroclinicity and Relief,简称JEBAR),对形成SCSWC具有重要作用。斜压和地形的耦合作用导致了南海北部陆架边缘的跨陆架输运,通过涡度的改变为南海暖流提供了重要的动量来源。而黑潮自吕宋海峡的入侵则在陆架坡折带形成压力梯度,是南海暖流重要的动力约束。

  该项研究成果近期已被国际期刊《深海研究》(Deep Sea Research I)接受,将在十月份号刊发表。

  该研究得到了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

  37643_201009251118021.jpg

南海暖流示意图

  37643_201009251118022.jpg

南海暖流模拟结果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