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恶心呕吐拉肚子的元凶-诺如病毒(Norovirus)

2021.2.24

10月25日,黑龙江哈尔滨巴彦县有关部门发布通报称,10月24日晚至25日14时,巴彦县高级中学先后有16名学生出现轻度呕吐、腹泻症状,学校组织学生到巴彦县人民医院就诊,经治疗病情好转。经哈尔滨市疾控中心检测,检测结果为诺如病毒(Norovirus)感染。

 

(一)病毒结构

 

诺如病毒(Norovirus,NoV)属杯状病毒科,诺如病毒属,是一种单股正链RNA病毒,无囊膜,直径约27-32nm。基因组全长约7.5kb,其基因组编码3个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s),从5’端到3’端依次为ORF1、ORF2和ORF3。其中,ORF1为长约5kb的非结构蛋白,编码一个约200kDa的多聚蛋白,被病毒编码的蛋白酶切割后产生6个小蛋白,从N端到C端依次是:N末端蛋白、NTPase(核苷磷酸酶)、p22(3A样蛋白)、VPg(与病毒基因组共价结合)、Pro(3C样蛋白酶)、Pol(RNA依赖的RNA聚合酶,RdRp)。ORF2和ORF3分别编码主要结构蛋白(VP1)和次要结构蛋白(VP2)。病毒衣壳由180个VP1(大小约57kDa)和几个VP2(22kDa)分子构成,180个衣壳蛋白首先构成90个二聚体,然后形成二十面体对称的病毒粒子。VP1蛋白目前已被证明是NoV的主要免疫原性蛋白。

 

根据蛋白在衣壳中的位置,每个衣壳蛋白可分为两个主要区域,分别为壳区(Shell domain,S区)和突出区(Protruding domain,P区),二者之间是由8个氨基酸组成的较链区(Hinge)连接。S区由衣壳蛋白的前225个氨基酸组成,形成病毒内壳,围绕病毒RNA。P区由剩余的氨基酸组成,进一步分为两个亚区P1区(226~278、406~520aa)和P2区(279~405aa),P区通过二聚体相互作用增加衣壳稳定性并形成电镜下可见的病毒粒子突出端。P2区高度变异,包含潜在的抗原中和位点和受体组织血型抗原识别位点,ORF2和ORF3则编码结构蛋白,ORF2长约1.8kb,编码的主要结构蛋白VP1,VP1蛋白分子由180个二聚体亚基构成,一个VP1单体包括2个通过铰链连接的区,即内部的核心区S和向外突出的P区,P区分为P1和P2,P2构成衣壳蛋白的表面,含有受体结合位点、特异决定簇和中和抗体的结合位点,P2区的高变性导致毒株的多样性,已经发现在P2区有许多变异热点,分别位于P2区的氨基和羧基端,这些位点的变异和人群胃肠炎的流行具有一定的相关性;ORF3长约0.6kb,编码一个的强碱性微小结构蛋白 VP2,可能与基因组包装成病毒体有关。

 

 

a.诺如病毒基因组结构 b.衣壳蛋白VP1单体 c.VP1的空间结构(黄色的为S区,蓝色的为P1区,红色的为P2区)  d.由180个单体构成的病毒样颗粒

 

(二)基因分型

 

诺如病毒是全球范围内引起非细菌性急性胃肠炎暴发流行的重要病原体,也是最严重的食物性传染疾病的病原体。目前将诺如病毒分为10个基因组(GI-GX),这些基因组进一步细分为49种以上的基因型,其中GI、GII和GIV基因型主要感染人类,自2002年以来,GⅡ基因型4(GII.4)成为疫情中检出最多的基因型,而GIII和GV可感染猪、牛和鼠。

 

(三)感染途径

 

诺如病毒传播途径包括人传人、经食物和经水传播:人传人可通过类口途径(包括摄入类便或呕吐物产生的气溶胶)、或间接接触被排泄物污染的环境而传播;食源性传播是通过食用被诺如病毒污染的食物进行传播,污染环节可出现在感染诺如病毒的餐饮从业人员在备餐和供餐中污染食物,也可出现食物在生产、运输和分发过程中被含有诺如病毒的人类排泄物或其它物质(如水等)所污染。牡蛎等贝类海产品和生食的蔬果类是引起暴发的常见食品;经水传播可由桶装水、市政供水、井水等其他饮用水源被污染所致。

 

与其他的病毒感染相比,诺如病毒的潜伏期较短,通常在12-48小时内即可发病。患者最常见的症状表现是腹泻、呕吐,其次是恶心、腹痛、头痛、发热、畏寒和肌肉酸痛等,腹痛常表现为腹部中上位置的疼痛或阵发性绞痛,呕吐物多为进食的食物,大多数人以轻症为主。研究发现,诺如病毒在成年人中腹泻更常见,而儿童比成年人更容易出现呕吐。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