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婴儿期肥厚性幽门狭窄诊治体会

2021.7.10

婴儿期肥厚性幽门狭窄,是婴儿期常见疾病之一,由于幽门的环状肌肥厚,增生,压迫幽门粘膜,引起胃出口通过障碍,出现呕吐。本病病因不清,有家族遗传倾向,好发于男婴,男女之比为4:1。

婴儿期肥厚性幽门狭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及腹部透视,即可明确诊断。临床表现为2~3周大的婴儿,出现不含胆汁的呕吐,少数患儿可在出生后几天出现,也有生后两个月才出现症状。大部分患儿出生后1、2周内喂食正常,随后出现吐奶现象,呕吐呈喷射状,不同于水平胃导致的漾奶,通常发生在喂奶后30~60分钟。呕吐后,患儿哭闹,表现饥饿状,还想继续喝奶,但是越喝,吐的次数越多,并且在呕吐前,上腹部常可见胃部蠕动波,呕吐后患儿安静时可在脐右上侧腹腔深部摸到一个1~50px大小的橄榄状肿块。患儿常因呕吐导致脱水及营养不良,由于胃液大量流失,容易出现血中氯离子下降,导致代谢性碱中毒。少数患儿呕吐持续时间长,可以出现黄疸,是由于饥饿及肝内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缺乏有关,不用特殊治疗,幽门狭窄矫正后,黄疸迅速消失是其最大的特点。单纯腹部透视可见胀大的胃部呈现单一气泡状,即可明确诊断。鉴别诊断包括急性炎症性疾病,如肺炎,急性胃肠炎,颅脑疾病,如脑炎,脑膜炎,还有食管裂孔疝、各种原因的肠梗阻等等。


典型病例:患儿,男,14天,呕吐,发现腹部包块2天,喂奶后半小时出现呕吐,不含胆汁和咖啡色物。吐后安静时于上腹部可及一包块。患儿无腹痛、腹胀、粘液脓血便。查体:患儿轻度脱水状态,心肺可,上腹部可及一50px*50px包块,表面光滑,边界清楚,质中等,活动可。初步诊断:肥厚性幽门狭窄。诊断依据:1.新生儿男性,急性起病;2.呕吐,发现腹部包块2天;3.上腹部可及一50px*50px包块,表面光滑,边界清楚,质中等,活动可。鉴别诊断:1.急性肺炎:主要表现为咳嗽、发热,喉有痰鸣,查体双肺可闻及湿罗音,X线胸片可及发现病变。2.链球菌感染后肾炎:有链球菌感染病史,出现少尿,肾功能不全,数日后症状消失,很快即可恢复正常,少数患儿迁延不愈。


婴儿期肥厚性幽门狭窄的治疗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效果不显著,副作用较大,住院时间长,多作为手术前准备。手术治疗方法主要是幽门切开术,于幽门前上方无血管区,沿纵轴切开浆膜层,近端达到胃窦部,远端不可超过幽门肿块边界,切开幽门管全层,完全切断幽门环肌,直至幽门粘膜层膨出切口外与浆膜层同高。止血后横行缝合,第一层用不可吸收线全层间断缝合,再加一层浆肌层缝合,注意在缝合时切勿内翻过多,以免妨碍通畅。术后8小时即可少量喂食,每2小时给予5%葡萄糖15~20毫升,进食3~5次,没有外漏现象,即可慢慢增加进食量,一天后改为奶水,3~5天即可正常进食。注意在断离远端肌肉层时,不可太过用力,以免造成十二指肠粘膜破裂,万一发生十二指肠粘膜破裂穿孔,必须缝合修补破裂口,上面覆盖大网膜。术中发生粘膜破裂,术后持续胃肠减压不少于24小时,拔出胃管观察2小时,无外漏迹象方可按照上面程序喂食。  


手术后一周偶有呕吐,由于胃部炎症**导致,不用特殊治疗,可自行改善。如果呕吐量增多,次数增多,考虑手术切开不完全,暂时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3周,若呕吐消失,不用二次手术,如果症状恶化,需要二次手术。第二次手术需要重新在幽门选择切口,不能由原来切口进行,避免粘膜损害,减少术中出血。

通过多例临床观察,婴儿期肥厚性幽门狭窄诊断容易,手术疗效确切,主要注意术中避免造成粘膜损害,特别是靠近十二指肠的部位。


参考文献:

1.吴阶平 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第6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356-1359。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