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我国大批康复辅具成果达国际水平产业化却成短板

2012.5.22

  5月20日是第22个全国助残日。记者当天从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获悉,近几年,国家高度重视辅具行业发展,在中高端康复辅具产品的研发方面给予了大量政策和资金支持,许多高校和科研机构都投入到该领域的研究,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

  其中,智能轮椅、智能气压膝关节、室内移动辅具、残障人专用生活起居床、智能集尿器、智能化上下肢康复训练设备等一大批研究成果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据介绍,康复辅具是帮助身体功能障碍者,特别是身体功能性衰退者回归社会的最基本和最有效的手段。利用辅助技术将辅助器具产品因人而异地配置于残疾人、老年人、伤病人,能补偿或替代身体障碍的功能,使其最大限度地实现生活自理,参与社会活动。

  据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主任王喜太介绍,康复辅具大约包含11大类上万种产品。目前在我国,康复辅具行业虽有很大发展,但由于起步较晚,与德、美、日等国家仍然存在一定差距。除假肢、矫形器外,其他种类辅具产品的研发仍然面临品种数量不足、科技含量相对较低、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少、适配率不高等问题。

  有统计结果显示,我国8296万残疾人中,仅有23.3%左右的残疾人得到康复服务,主动要求配置康复辅具人员达38.56%,而实际配置康复辅具的仅有7.31%。

  业内人士认为,影响我国辅具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科研成果的产业化程度较低。近年来,国内出现了一大批智能假肢、护理机器人、智能化康复训练设备等高科技研发成果,不仅功能上达到了国际水平,而且成本远远低于进口产品,但是很多成果仅处于样机阶段,并未实现产业化和推广应用。

  王喜太说:“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辅具助老的市场需求巨大。大力发展康复辅具技术和产品,可以通过科技的力量减轻家庭护理的负担,引导社会养老机构健康发展。”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