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分析型与制备型高效液相仪的区别在什么地方

2023.9.14

制备高效液相色谱通常都被认为和大色谱柱和高流速有关。然而并不是以设备的大小和系统消耗的流动相的多少来决定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的实验,而是依据实验的分离目的来决定。分析液相的目的是给一种组份进行定量和定性。制备液相的目的是对产品的单体进行提取和纯化。与传统的纯化方法(如蒸馏、萃取)比较,制备液相是一种更有效的分离方法,因此被广泛应用在样品和产品的提取和纯化上。随着合成、植化、生化和制药等领域对高纯度组份的需求不断增加,制备液相应用的领域也在迅速的扩大。
制备方法的发展和扩大规模的计算:
在分析液相中色谱柱的典型进样量是微克级,甚至更低。样品量和固定相之比有的甚至小于1:100000。进样体积一般来说都大大小于色谱柱体积(小于1:100)。 在这种条件下,会达到很好的分离效果,峰形尖锐并且很对称。而在制备液相中,最大的区别就是超量进样。
吸附变化线:分析液相的目的是给一种组份定性、定量。重要的色谱参数有溶解度、峰宽和峰的对称性。如果进样量越来越多,峰高和峰面积会增加,但峰的对称性和容量因子保持不变。如下图。
在分析液相中,最佳的峰形应是一条高斯曲线。峰的标准背离 бV 描述了其对称性和与高斯曲线的相似性。容量因子是与一种不保留物质的保留时间t0相关的保留时间。如果将超过一定量的样品注射进色谱柱,吸附变化线就会成非线性。这意味着峰形会变的不再对称,表现为严重的拖尾和容量因子的缩小。如下图。在制备液相中,这种效果称作浓缩超量进样。在一些情况中,根据进样量的增加,容量因子也相应变大,并造成很强的前峰。既然吸附变化线取决于组份的多少,那么液相色谱柱的载样能力就必须根据不同的制备液相实验来决定。
色谱柱载样和超量载样:
大样品量的纯化有两种可行的方法:分析系统的放大或色谱柱超量载样。分析系统的放大意味着使用直径更大的制备柱、更高的流速和根据色谱柱的长度增加进样量并保持样品浓度不变。峰形仍会保持尖锐而对称。这种方法需要大型的色谱柱和大量的溶剂来分离较少的样品,因此这种方法是不经济的。因此色谱柱超量载样,暨在相同的分析条件下超量进样通常是一种很好的选择。使用色谱柱超量载样的方法,在分析柱上甚至可以进行毫克级的分离。但更大量的样品分离就需要整个系统的放大。色谱柱超量载样可以通过两钟方法进行—浓缩法和体积超载法。在浓缩法中,样品的浓度会提高,但进样体积保持不变。容量因子k’降低,同时峰形从高斯曲线变为三角形。如下图。浓缩法超量载样只有在样品组份在流动相中具有良好的溶解性的条件下才有可能采用。
如果样品组份的溶解性很差,浓缩法超量载样不能使用。同时更多的样品体积注射到色谱柱中,这种技术称作体积法超量载样。超过一定的进样体积,峰高不变,但峰变宽并且呈矩形。在制备液相中浓缩法超量载样比体积法超量载样更受欢迎,因为可被分离的样品量更高。既然组份的溶解性通常是一个限制因素,所以两种超量载样技术通常被结合起来使用。下表是两种技术的概览。
浓缩法超量载样 体积法超量载样
取决于组份在流动相中的溶解性 取决于进样体积
吸附变化线的制备部分 吸附变化线的分析部分
生产效率决定于选择性 生产效率决定于制备柱直径
受固定相粒度大小的影响不大 需要小颗粒填料

方法的放大:
浓缩法超量载样和体积法超量载样都会导致组份溶解性的降低。既然组份的分离需要一定的溶解性,那么在放大分析方法的时候,优化溶解性、特别是选择性就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如下图。因为选择性和超量载样潜力是相互依靠的,选择性的提高会提高一次运行中所分离的样品量,因此从分析方法到制备方法的放大和方法的优化需要三个步骤。1. 优化分析方法的选择性。2. 在分析柱上进行超量载样。3. 放大到制备柱。优化分析方法对于制备方法中馏份的再分析也是很有价值的。
放大的计算:
从分析液相到制备液相的放大计算可以根据下图中的公式计算。在进行放大计算并进行第一次实验后,通常要优化参数来得到更好的分离结果。
分析柱 V1 = r12 制备柱
V2 r22
流速:0.6毫升/分钟 流速:至30毫升/分钟
进样体积:15微升/次 进样体积:750微升/次
X1 = X2 x 1
πx r12 πx r22 CL
X1 = 最大柱体积 1 = 15微升
r1 = 柱半径 1 = 1.5毫米
X2 = 最大柱体积2 = ?
r2 = 柱半径2 = 10.6毫米
CL = 两柱长度的比例 = 1
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的目的:判断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使用的结果有三个重要参数:产品的纯度、产量和生产效率。三个参数之间是相对独立的,因此很难同时使用这三个参数来优化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方法。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