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乙肝病毒e抗原--HBeAg

2019.12.22

HBeAg是乙肝病毒中含有的一种可溶性蛋白,一般仅见于乙肝病毒表面抗 原 (HBsAg)阳性的患者,是乙肝病毒在体内复制的标志之一。

感染HBV后,HBeAg可与HBsAg同时或稍后出现于血清中,但消失早于HBsAg。

HBeAg仅存在于HBsAg阳性者的血液中,HBeAg阳性是乙肝病毒复制明显和传染性强的可靠标志,它与HBV-DNA、DNA多聚酶、Dane颗粒的检出有明显的平行关系,是体现病毒复制的重要血清标志物。

HBeAg阳性说明乙肝病毒在体内复制活跃,传染性很强。而hbeag阳性一般会与hbsag阳性和hbcab阳性相结合,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乙肝大三阳,或者HBeAg阳性和HBsAg阳性,这就是大二阳,这种情况下也说明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强,需要及时到医院采取治疗。

哪些人群常为HBeAg阳性

可见于母婴传播或婴幼儿期感染HBV者,由于感染HBV时免疫力低下,因此在较长时间内处于免疫耐受期,即HBeAg滴度与HBV-DNA水平很高,但肝功能正常,肝组织活检亦无明显炎症。这些患者仅需定期复查肝功能、HBV-DNA等指标,而无须进行保肝或抗病毒治疗。   HBeAg阳性患者若HBV-DNA阳性,肝功能检测丙氨酸转氨酶(ALT)超过正常2倍上限,排除其他影响肝功能的因素后,表明乙型肝炎处于免疫清除期,此时是抗病毒治疗的最佳时期。

HBeAg阴性慢性乙肝形成机制

研究表明,由于乙肝病毒基因组的变异,导致HBeAg蛋白表达缺失,遂在临床上表现为HBeAg阴性慢性乙肝。根据基因突变的位点分布,HBeAg阴性慢性乙肝的基因突变主要集中在前-C编码区和(或)CP区。

前-C区变异导致的HBeAg表达终止的情况可分为2种:

(1)前-C区的编码213个氨基酸残基,由于有2个蛋氨酸(甲硫氨酸)编码子,二者之间相隔23个氨基酸残基。

前-C区A83位点G→A的突变直接导致该密码子自TGG变化为TAG,TAG作为终止密码子,使得前-C区在第28位氨基酸残基处发生终止突变,HBeAg表达被终止。

(2)前-C区内部发生其他点替换突变、C区内部缺失突变(CID)、插入突变均可能导致HBeAg表达提前终止,这种变异大约占10 %的HBeAg基因编码表型。

CP变异也可导致HBeAg表达被终止,最常见的变异是A1762→T和G1764→A的双替换突变。

相当一部分血清HBeAg阴性患者存在CP突变,而不存在A83位点变异,说明CP变异可独自导致HBeAg表达障碍。

HBeAg阴性慢性乙肝临床特点

HBeAg阴性慢性乙肝的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患者血清中HBsAg、乙肝病毒DNA检测阳性,HBeAg阴性,抗-HBe在多数HBeAg阴性慢性乙肝患者群中表现为阳性。

除血清学检测结果外,乙肝患者生化指标表现为ALT反复波动。

HBeAg阴性慢性乙肝是一个推断性诊断,仅仅有少数实验室可进行乙肝病毒变异的检测,才可以最终界定突变的类型,因此应加强乙肝病毒 DNA基因序列突变的检测。

多数HBeAg阴性慢性乙肝是患者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后出现的活动性肝炎,除血清ALT升高之外,还表现出肝脏组织学炎症。

HBeAg阴性慢性乙肝向肝硬化、肝细胞癌方向发展的倾向较高,使乙肝患者生存率大大降低。   

HBeAg阴性慢性乙肝在临床上有两种表现形式:

(1)ALT持续性中等程度升高,无自动缓解趋向;

(2)患者的病情表现为炎症波动,部分时间为病情平静,但相当时间表现为肝炎活动,甚至表现为类似急性肝炎的症状。

由于HBeAg阴性慢性乙肝不具有特征性临床表现,因此对慢性乙肝患者的长期追踪检测是十分必要的。

详细信息

HBeAg是怎样形成的?有什么功能?   

先回顾一下乙肝病毒的生命周期:   

乙肝病毒(HBV)--->肝细胞表面--->脱掉外衣,进入肝细胞--->脱掉内衣,将HBV DNA注入肝细胞核--->肝细胞核内形成cccDNA   

每个肝细胞核内含有10-20个cccDNA分子(Blumberg, Oxford);

也有报告每个肝细胞核内含有30-50个cccDNA模板(Fabien Zoulim, Elsevier)   

以肝细胞核内cccDNA为模板,生产出各种乙肝病毒蛋白合成所需要的核糖核酸(RNA),然后在肝细胞浆内生产出乙肝病毒的各种蛋白质(抗原),包括:   

HBsAg(表面抗原)   

HBcAg(核心抗原)   

HBeAg(e抗原)   

这些病毒蛋白质合成后,即发挥病毒复制的各种功能:   

HBsAg(表面抗原)---> 给病毒DNA穿上外衣,包装病毒,或释放入血,形成空的表面抗原   

HBcAg(核心抗原)---> 给病毒DNA穿上内衣,包装病毒DNA,等待包装外衣   

HBeAg(乙肝e抗原)--->经过肝细胞浆的内质网,直接分泌到肝细胞外,进入血液及全身

HBeAg合成后,进入分泌途径,经内质网分泌到肝细胞外,进入血液及全身。HBeAg不是乙肝病毒组装和复制所必须的,在乙肝病毒的核衣壳(内衣)及病毒外壳(外衣)中都没有HBeAg的成份。HBeAg在肝细胞浆内合成后,即通过内质网的分泌途径,分泌到肝细胞外,分布到血液及全身。

那它有什么功能呢?   

我们知道,任何物种的进化,都是提高效率,增强适应环境的生存能力。

乙肝病毒的结构已经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地步,它怎么会造出HBeAg这么“一个没什么用”的蛋白质呢?

当然不会,只是我们对这个蛋白质的功能还不清楚而已。  

关于HBeAg的功能,英国伦敦St.Mary医院的Howard Thomas提出一个猜测

(请注意这仅仅是猜测。但在真正认识一个事物之前,发挥自由想象是必须的。)   

在以前的博客文章中,我讲过,乙肝病毒本身对肝细胞没有直接的细胞损伤作用,肝细胞的损伤是由于人体对病毒产生的免疫反应引起的。

HBV感染肝细胞后,产生大量抗原,如上面提到的表面抗原(HBsAg),核心抗原(HBcAg),这些抗原存在于肝细胞内或表面,激活人体的免疫功能,对感染了病毒的肝细胞进行攻击,结果导致肝细胞的损伤。

e抗原(HBeAg)与核心抗原(HBcAg)的氨基酸序列几乎一致,蛋白质组成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HBeAg的比HBcAg多了几个氨基酸,蛋白分子略大。

核心抗原(HBcAg)用于组装病毒的内衣壳,包装病毒的DNA,e抗原(HBeAg)产生后即分泌到肝细胞外,进入血液和分布全身其它地方。

为什么两个差不多的蛋白质,一个(HBcAg)用于组装病毒,一个(HBeAg)用于分泌到肝细胞外呢?   

推测这是乙肝病毒逃避人体免疫攻击的一种手段。

在乙肝病毒感染的早期,或胎儿在出生期或在子宫内接触到有病毒的血液时,乙肝病毒在肝细胞内合成的e抗原(HBeAg)并释放到血液内,释放出的HBeAg先“麻痹”婴儿的免疫系统,由于HBeAg与HBcAg非常相似,这样,当免疫系统碰到HBcAg时,由于已经被麻痹,于是不再对病毒产生免疫反应,使人体处于免疫耐受状态,无法有效地消灭或清除病毒。

乙肝病毒通过释放HBeAg达到逃避人体免疫攻击的目的。

这就是为什么,乙肝病毒制造出HBeAg这么一个蛋白,只释放到血液内,而对病毒的复制没有作用。  

当然,上面只是一种猜测,HBeAg的真正功能,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发现。

在还没有完全明了它的功能之前,我们知道它是一个绝好的监测病毒的指标就可以了。

知道如果HBeAg阳性,就表示病毒复制活跃,血中HBV DNA水平高,传染性强就可以了。   

反过来,如果血中HBeAg自然消失,或者治疗后HBeAg消失,伴或不伴有Anti-HBe(即HBeAg的抗体)产生,则表示病毒复制明显减慢或已经完全停止。而这也是干扰素alfa等抗病毒治疗的短期目标。

HBcAg和HBeAg代表什么?

HBcAg的中文名是“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是英文“肝炎”的简写,B是英文“乙型”的代号,c是英文“核心”的简写,Ag5“抗原”的简写。

HBeAg的中文名是“乙型肝炎E抗原”,也是英文的简写,意义同上。

HBcAg、HBeAg都是HBv的“核壳”部分,那么HBv的核壳在哪里呢?

我们不妨再用小核桃来比喻,HBsAg是小核桃的外壳,而HBcAg和HBeAg则是小核桃核的外壳。

对HBv来说,这两种抗原和它们里面的核心部分,叫做“核壳体”,它们内部藏着HBv的基因组,该基因组就是HBv的生命中枢,也类似小核桃的核桃仁。

我们还可以理解为它们部是HBv的重要零件,HBcAg和HBeAg是HBv的核壳蛋白,只不过前者是结构型蛋白,后者是分泌型蛋白。

HBcAg大部分情况下是在HBv外膜的包裹中,或藏匿在肝细胞核内,所以在周围血液中很难检查到,一般医院也都不开展HBcAg的检测。最近几年来,有些医院对病人的血液进行一些处理,从而检测到HBcAg,它也是标志HBv的复制,对感染的持续和乙肝的发病机制都是关键性的物质。它有强大的免疫源性,凡是感染HBv的人,其血液中均可检测到它的免疫产物一“抗—HBc”,即乙肝核心抗体。

HBeAg是HBV核壳蛋白的分泌型表现,它在一个人的血液中出现,提示HBV正在复制,有很强的传染性,它能调节乙肝免疫发病机制,是HBV引起免疫耐受的“重要角色”,小儿感染了HBv后,HBeAg使小儿长期保持免疫耐受状态,它能阻断人体内免疫细胞对HBv的攻击,或将这种攻击转移开去。这样,HBv就得以逃脱T形细胞对它的清除。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