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根系分析仪分析影响苜蓿根系生理状态的11个因素

2019.5.04

根系不仅具有支撑、吸收、同化、贮藏和再生等对植株自身生长发育十分重要的功能,而且在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SPAC)”中的水、碳和氮循环过程 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根系在土壤中的机械穿插、化学分泌,及死亡后的腐解转化对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影响重大。根系还具有强大的固持水土功能。根系特 征是牧草水分和养分管理、刈割和放牧利用的基本依据,与土壤耕作及作物种植制度关系密切。对紫花苜蓿根系入土深度做了系统总结。但关于紫花苜蓿根系生物量 有多少、影响因子有哪些等问题,至今未见较为全面系统的综述文献。在利用根系分析仪对现有紫花苜蓿根系生物量研究的基础上,系统地探讨紫花苜蓿根系生物量及其影响因子,以期为紫花苜蓿的栽培管理提供依据,为进一步开展紫花苜蓿根系研究奠定基础。

1、土壤特性影响根系生物量。土壤障碍(酸、碱、盐、粘重和紧实)越重,根系生物量越小。土壤酸性越强,紫花苜蓿根系生物量越小;提高酸性土壤的pH值, 可以增加紫花苜蓿的根系生物量。生长于壤土的紫花苜蓿根系生物量高于粉砂土;生长于砂壤土者高于砂土。土壤越紧实、通透性越差,紫花苜蓿根系生物量越小。土壤含盐量越高,紫花苜蓿根系生物量越小。

2、淹水降低紫花苜蓿根系生物量,对播种后生长27 d21d的紫花苜蓿分别进行淹水15 d11 d的田间试验,发现淹水处理0~15 cm土层单株根系生物量显着低于未淹水对照。

3、深耕可增加紫花苜蓿根系生物量,播种当年效果尤为明显。浅(12 cm)、中(18 cm)和深耕(28 cm)处理4月龄敖汉苜蓿的全土层根系生物量分别为6418031229 kg•hm-2

4、施肥可增加紫花苜蓿根系生物量。盆栽条件下施氮可增加紫花苜蓿根系生物量;田间条件下施氮对紫花苜蓿表层根系生物量没有影响或导致其降低。适量施钾可 增加紫花苜蓿根系生物量,过量则导致其降低。不施硫对照、施硫2040 mg S•kg-1土处理下,生长75 d的紫花苜蓿根系生物量依次为0•641.211.18 g•-1。施硅处理的紫花苜蓿根系生物量比不施硅对照增加35%以上。

发现清水对照、施硒和硒钴配施处理的0~50 cm土层根系生物量分别为717.1743.5770.8 g•m-2

5、灌溉可增加紫花苜蓿根系生物量;灌溉模式及灌溉量适当时可获得相对较大的根系生物量。进行田间试验,发现灌溉处理生长1.5Alegro苜蓿的 0~500px土层根系生物量为250~290 g•m-2,显着高于无灌溉对照的170~190 g•m-2

6、刈割降低紫花苜蓿的根系生物量。田间试验,发现不刈割对照和刈割处理,生长2年的紫花苜蓿0~15 cm土层根系生物量分别为37763329 kg•hm-2。刈割频率越高,紫花苜蓿根系生物量越低。田间试验,发现年刈01234个刈割频率处理下,生长1年的金皇后苜蓿全土层根系生物量 依次为80.5869.5753.9723.99 g•m-2。刈割留茬高度越高,紫花苜蓿根系生物量越大。

7、添加生长调节剂可增加紫花苜蓿根系生物量。

8、混播降低紫花苜蓿根系生物量。田间试验,发现单播生长3年的Beave苜蓿0~30 cm土层根系生物量为14850 kg•hm-2,而与Fleet无芒雀麦混播者为8950 kg•hm-2

9、在一定范围内,紫花苜蓿根系生物量随着植株密度的增加而增加。

10、不同品种(材料)的根系生物量存在一定差异。进行盆栽试验,发现在较为充分的供水条件下,90日龄固原苜蓿等3个品种的根系生物量差异明显,低者 4.2 g•-1,高者5.6 g•-1;中、低供水条件下的反应规律类似。

11、生长年限越长,紫花苜蓿根系生物量越大。在每个生长季内紫花苜蓿根系生物量呈逐渐提高趋势,但在返青之初和每次刈割之后出现降低,3~4周后恢复至刈割前水平,其后则继续增加。

紫花苜蓿根系生物量的影响因子:土壤特性、淹水、耕作、施肥、灌溉、刈割、生长调节剂、混播、植株密度、品种和生长年限皆对紫花苜蓿根系生物量具有显着影响。土壤障碍(酸、碱、盐、粘重和紧实)越重、土层越薄、地下水位越高,紫花苜蓿根系生物量越小。淹水降低紫花苜蓿根系生物量。深耕可增加紫花苜蓿根系生物量,播种当年效果尤为明显。施肥可增加紫花苜蓿根系生物量。灌溉可增加紫花苜蓿根系生物量,灌溉模式及灌溉量适当时可获得相对较大的根系生物量。刈割频 率越高,紫花苜蓿根系生物量越低。添加生长调节剂可增加紫花苜蓿根系生物量。混播降低紫花苜蓿根系生物量。在一定范围内,紫花苜蓿根系生物量随着植株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不同品种(材料)的根系生物量存在一定差异。生长年限越长,紫花苜蓿根系生物量越大。在每个生长季内紫花苜蓿根系生物量呈逐渐提高趋势,但 在返青之初和每次刈割之后出现降低,3~4周后恢复至刈割前水平,其后则继续增加。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