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国内自身输血临床应用的概况

2021.5.31

(浙江海洋学院 医学院,浙江 舟山 316004)
[摘要]  自身输血是(autologous transfusion)是用患者自身的血液或血液成分以满足本人手术或紧急情况时需要的一种输血方法[1].自身输血早在1886年首次报道过,至1921年Grant报告择期手术前采血以备手术中所有的经验够,自身输血才成为临床上可以接受的输血技术.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输血相关疾病,特别是输血后肝炎和 AIDS的关注,自身输血已提升到一个重要的位置.我国1978年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麻醉科报道了血液稀释和自身输血例,1979年天津市.上海市血液中心,先后发表了同类告,1989年1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输血科报告了心血管外科手术血液稀释与自身输血100例.我国自身输血在一些大城市、中心医院久已开展,取得良好效果.近年来,特别是我国98.10.1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第十五条“国家提倡并指导择期手术的患者自身储血……”.自身输血受到空前重视.临床上经常采用的有预贮式(predeposited)、稀释式(hemodiluted)和回收式(savlaged autotransfusion)三种,各种自身输血方式各有其特点,可按病情、技术水平等情况适当选择.国内外大量临床实践证明,自身输血安全、可靠.本文就这3种自身输血的临床应用和相关基础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1 开展自体输血的理由 
1.1 同种异体可导致免疫功能抑制、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1.1.1 输血引起免疫抑制 人类及动物实验研究发现输血对受血者的特异性及非特异性免疫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包括减低细胞毒性T 细胞及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增加抑制性T细胞、抑制性单核细胞活性,以及产生抗T细胞抗原的特异性抗体等[2,3].恶性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原本已经低下,如在输入同种异体血,将使其免疫功能受抑制情况更加恶化
1.1.2 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 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报道2例免疫缺陷儿童输注富含血细胞血浆及全血引起抑制物抗宿主(graft-versus-host diseases,GVHD)且导致死亡[4]后,输血所致GVHD,即输血相关GVHD(transfu sion- associatedgraft-versus-host diseases )已有许多报[5]道,且视为输血所致的严重并发症,可发生于任何免疫系统有严重缺陷的患者.Greenbaum等总结文献报道TA-GVHD131例中,原有各种实体恶性肿瘤及白血病放疗和/或化疗期、自体骨髓移植、新生儿溶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有严重免疫抑制的患者84人(64.9%),原法病为原发性免疫缺陷病32例,多树病例预后不良,虽经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治疗,存活者仍甚少,平均死亡率达80%,且多在起病后一个月内死亡.
1.2 输血传播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等血液传播疾病 据一些资料报道,我国输血后乙型肝炎发生率为0.3%~1.7%,[6]输血后丙型肝炎发生率为2.1%[7].具同济医院的统计,患输血后肝炎的患者有61.56%转变为慢性肝炎,有的发展为肝硬化、肝癌,着表明输血后的肝炎治疗异常困难,预后不佳[8].20世纪80年代以来,爱滋病在全球蔓延,这种可怕的致命性疾病给输血也带来了很大的冲击,我国公民感染爱滋病病毒者已达100万1.14        人,在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均已经发现爱滋病者,而且发展迅速,不易控制.着均必将给输同种异体血的患者带来很大风险.

1.3 输自体血的优点
    自体血液会输最大的优点是能即刻提供完全相容的,常温的专门型的血液,缓解血源紧张问题,降低异体输血传染性疾病的危险[9],绝了异体输血的或输血后出现的发热反应、过敏反应、移植物抗宿主反应和溶血反应;回输的血液通常不需要转运、配型、组织相溶性疾病检验,因此避免了在这些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的技术错误;同种输血可使免疫效应细胞或免疫抑制细胞激活,引起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抑制,而同种输血减少癌症患者输异体血引起的免疫抑制导致手术后肿瘤早期复发率增高的可能性[10];反复的自身采血,可刺激骨髓造血干细胞分化,增加红细胞生成,使患者手术后造血比手术前快;稀释式自身输血可减低患者血液粘稠度并改善微循环,取得对组织的最佳送氧效果;对少数罕见血型或配血有困难的患者,自身输血解决了输血上的困难;自身输血节约了同种血,如果自身血液没有使用或未用完,自身血又符合血液质量管理标准还可作为额外的同种血液转让给其他需要此血的患者,并且扩大血源,减少患者经济开支,提供安全用血;因此说自身输血是一种最合理、经济、科学、有效的输血[11].
2 临床应用自体输血的的进展 ! 
2.1 自体输血的历史沿革 自体输血在1886年受次报道,直至1921年才成为临床上可接受的输血.到20世纪30年代对择期手术患者,术前1~2周采集自体血液保存于血库,以备术中或述后需要时用.此后一方由于血液并不紧张,加上采血液筛查技术的及血库保存血液条件的不断改进,自体输血逐步被疏远.近年来基以上的原因,又对自体输血给予重新评价.已由早期的回收式自体输血(intraoperative blood salvage,IOBS)存储式自体输血(preoperative autoligous blood donation,PAD)发展到1984年在美国盐湖城进行了稀释式自体输血(又称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cute normovolemic hemodilution).自体血回收用于临床抢救危重患者随有170多年的历史.但直到1974年血液回手装置问世后,自体血液回收技术才真正进入了应用阶段1986年以后自体输血在美国已上升到一个重要位置,西方发达国家业已普遍开展[12].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