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一次性发泡餐盒究竟该“平反”还是“禁止”?

2010.9.06

  一次性发泡餐盒到底能不能用,是否需要拨乱反正,权威部门应该对此进行一次全面的鉴定,以正视听,消除消费者的疑虑。

  “平反”还是该“禁止”,两大机构打起“口水仗”

  一度视为“白色垃圾”的一次性发泡餐盒,到底是绿色产品,还是有毒有害?是该“平反”?还是该“禁止”?最近,国内两大机构为此打起了“口水仗”。

  8月24日,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与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塑协”)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为一次性发泡餐盒“正名”,称一次性发泡餐盒不仅安全无毒无害,而且还是“绿色产品”。

  中塑协会长廖正品说,从一次性发泡餐盒的制造工艺上看,现在大部分发泡生产线早已不用对大气臭氧层有破坏作用的氟利昂,而是用丁烷发泡剂替代,不仅成本低,而且在生产过程中,不会破坏大气臭氧层。

  所谓使用一次性发泡餐盒会产生易致癌物质“二噁英”的传闻,是不正确的。因为,“二噁英”产生的主要条件之一,是含苯环物质和含氯(溴)、氧一类的有机化学物,在370℃~440℃高温下焚烧,而发泡餐盒无论是生产还是使用过程中,都不具备上述条件。

  近期个别生产厂家在生产一次性发泡餐具时,添加再生料及荧光增白剂,对这种不顾人们身体健康,不按照国家标准生产和销售的行为,中塑协表示谴责,但同时表示,这只是某些不法企业的行为,不能代表整个行业。

  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循环经济分会(筹)会长李沛生说,一次性发泡餐盒的生产用料省、废弃物少、节能、无污染,使用后的餐盒可回收利用,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或破坏,因而可以称得上是典型的“绿色产品”。

  中塑协对一次性发泡餐盒的力挺,立刻遭到了国际食品包装协会的强烈抨击。

  记者看到,在国际食品包装协会的网站上,刊发了一封《谁在为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正名”》的公开信。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金狮说,“他们避重就轻,‘绿色产品’的说法有些武断,难以信服。”

  董金狮说,发泡剂虽改用丁烷替代,但这种加工助剂易燃易爆,由此引发的火灾几乎年年发生。例如2008年,上海某生产一次性发泡塑料餐盒的企业,就发生了严重火灾,损失惨重,至今未恢复生产。

  使用一次性发泡餐盒也存在安全隐患,尤其是盛装含油食品,或使用微波炉加热时,未聚合的苯乙烯单体会伴随食物进入人体,导致中毒。例如,2009年10月,《解放日报》曾报道过“微波炉加热塑料餐具致中毒,十余名员工被送医”的新闻。

  “目前在市场上,至少有80%以上的一次性发泡餐盒都是不合格的,由于使用废塑料与荧光增白剂,可降低一次性发泡餐盒的生产成本,可以说这已经是行业‘潜规则’,所谓‘个别厂家’根本就是无稽之谈。”董金狮说。

  他指出,目前市场上的聚苯乙烯回收料,由于来源难以控制,且回收的次数不同,因此品质差异较大,易携带有毒有害物质。而回收的聚苯乙烯,更容易产生游离的苯乙烯单体,导致人体急性或慢性苯乙烯中毒。

  一次性发泡餐具还没有从发改委淘汰产品目录中删除

  事实上,十多年来,对于该不该淘汰一次性发泡餐盒,社会各界的争论从未停止过。

  “一次性发泡餐盒早就被国家列为淘汰的产品,且规定禁止销售。”董金狮说,1986年,一次性发泡餐盒开始在铁路上使用,由于“白色垃圾”对铁路沿线的生态和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1995年,铁道部全面禁止铁路站车使用这种餐盒,用可降解以及易回收的材料代替。

  1999年,原国家经贸委要求,在2000年底以前,在全国范围内淘汰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此后,国家有关部委和全国各地如北京、天津、哈尔滨、合肥、广州、大连等城市,都相继颁布了禁令,推广使用环保类型的产品。

  2005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改委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国家发改委令第40号)中,一次性发泡餐具仍被列入淘汰类产品,并规定禁止投资、进口、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性发泡餐具。

  “当初之所以禁止一次性发泡餐盒,主要是因为人们乱丢乱扔,而并非餐盒本身落后。”中塑协秘书长马占峰告诉记者。

  马占峰说,1998年,长江发大水,江面上漂浮着大量的“白色餐盒”,这都是被人们抛弃的垃圾,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这些“白色垃圾”不仅污染环境,而且还影响了水利工程机器的正常运转。

  正是因为其造成了严重影响,引起了中央高层的注意,于是一纸禁令全面“封杀”一次性发泡餐盒。“但是,当年国家出台禁令的时候,并未征求中塑协以及相关专家的意见。”马占峰说。

  从2004年开始,国家在征求餐具调整目录的时候,中塑协就一直建议国家应该放开对一次性发泡餐盒的生产和销售,并建议把一次性发泡餐盒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淘汰目录中删掉。

  马占峰透露,最新的国家发改委关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征求意见稿)》中,原先被列入“应淘汰的落后产品目录”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盒已经消失。“这份征求意见稿如果通过,意味着一次性发泡塑料餐盒将可以正大光明地重返市场”。

  9月1日,记者致电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轻工纺织处,一位周姓官员表示,发改委确实正在对《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进行修订,但目前尚在征求意见的过程中,正式版本还未出台。

  “有关部门和一些专家确实提出了相关意见,但到底能不能通过,还要看最后正式公布的结果。在最终政策未公布之前,还不能说一次性发泡餐具已经从淘汰产品目录中删除。”这位周姓官员说。

  一次性发泡餐具中的聚苯乙烯和丁烷发泡剂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针对一次性发泡餐盒淘汰与否,两大协会各执一词,且互相指责——马占峰称国际食品包装协会的目的是对企业收取顾问费用;董金狮则称,国家的相关禁令让一次性发泡餐盒企业受到沉重打击,从而使中塑协的收益受到影响。

  其实,对于广大消费者而言,目前市场上的一次性发泡餐盒,到底能不能用?用了会不会影响身体健康?这才是人们真正关心的问题。

  中国轻工业信息中心高级工程师唐赛珍说,一次性发泡餐具的主要原料是聚苯乙烯和丁烷发泡剂。有观点称,一次性发泡餐盒在65℃以上使用,会释放出单体致毒,这是没有科学根据的。因为聚苯乙烯的分子结构比较稳定,要将其解聚成单体,温度必须在250℃以上。

  即使原料中分子结构含有标准中允许的极微量单体,但在实际使用中已充分证明,这些单体会立刻汽化到空气中,残留在食物或器皿中的机会微乎其微。即使残留,由于其量甚微,正常人的肝脏足以通过新陈代谢排除出去,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另外,一次性发泡餐盒遇热释放二聚体、三聚体等,会产生“激素”,扰乱人体内分泌影响雌激素等问题,近年来,日本、美国、欧洲都曾对聚苯乙烯制品进行雌激素实验,结果均证明不具有雌激素性质。

  市场充斥着大量不合格的一次性发泡餐盒是因为其替代品成本高

  尽管如此,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大量不合格的一次性发泡餐盒充斥着市场。2009年,国际食品包装协会曾调查发现,一些生产企业大量、甚至是全部使用进口废塑料或回收的废旧光盘、废旧发泡餐盒、减震块等制成的再生料进行生产。

  有些产品为了掩盖废塑料的杂质,人为加入有毒有害的荧光增白剂以及有毒色母料,甚至在产品上赫然地印上“降解餐盒”等字样。“目前,全国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泛滥最为严重的是广东省、江西省等。”董金狮说。

  8月10日、11日、13日,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消费主张》栏目连续三期播出了“洋垃圾变餐盒”的专题报道,揭露了广东省大量企业违法使用进口废塑料与荧光增白剂等生产一次性发泡塑料餐盒。

  “市场上之所以有那么多不合格的一次性发泡餐盒,主要是因为其替代品成本高,实用性一般,企业在利益驱动下,即使遭禁也要生产一次性发泡餐盒,而由于监管不到位、执行不力,质量自然得不到保证。”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苑会林说。

  他指出,一次性发泡餐盒被禁后,替代它的主要有两种产品,一种是纸浆模塑餐盒,也就是纸质餐盒。火车上曾经使用过这种餐盒,但由于刚性不够,很难叠放,且在防油防水方面的性能太差,最后弃之不用。

  还有一种是透明一次性聚丙烯餐盒,现在火车上大多使用的就是这种餐盒。但这种餐盒消耗的原材料较多,因而成本也比较高,且有的可能存在碳酸钙超标的问题,达不到卫生安全标准。

  而一次性发泡餐盒造价非常便宜,每个不到一毛钱。正因为如此,尽管一次性发泡餐盒并未“解禁”,但企业受到利益的驱动,仍然非法生产。数据显示,近年来,市场上70%的餐盒都是一次性发泡餐盒,由于缺乏监管,产品的质量也得不到相应的保证。

  苑会林认为,“白色污染”是一次性发泡餐盒造成的最大问题,但这是可以得到治理的。“例如,现在铁道两旁的‘白色垃圾’已经少多了。一方面,列车加强了对垃圾的集中处理;另一方面,现在的火车都是全封闭式的,旅客要想向窗外扔垃圾也不行了。”

  “解禁”一次性发泡餐盒生产有关部门应该慎重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张剑波认为,既然市场对一次性发泡餐盒有需求,应该放开生产。但是,在相关配套措施未制定前,对于“解禁”须慎重。

  张剑波说,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讲,使用过的一次性发泡餐盒,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比如,可以用来生产保温板、建筑材料、制鞋工业材料、办公用品等,还可以作为炼钢炉炼钢的还原剂。

  “一旦放开生产,应该强制回收,并制定完善的回收体系。”张剑波说,以前也做过回收,但效果不好,主要是因为泡沫餐盒太轻,一个给不了多少钱,所以影响了人们回收的积极性。因此,谁负责生产,谁负责回收,具体如何操作,这些都应该进行科学研究和探索。

  马占峰认为,只要采取正确的回收方法,我国生产的一次性发泡餐盒,是符合减量化、再利用和再循环的3R原则,符合生命周期评价准则的,在使用过程中,既不会危害人体健康,也不会污染生态环境。

  比如,上海采取了“3分钱工程”的方法,对一次性泡沫餐盒进行回收。2000年,上海根据国际上通行的“谁污染,谁负责”原则,由管理部门向生产厂家每只收取3分钱的污染治理费,作为回收利用的经费。

  由于一次性发泡餐盒被赋予了价值,一时变成抢手货。回收的餐盒被加工成塑料粒子,又进一步制成各种建材、空调过滤网、电视机外壳、雨衣纽扣、鞋底鞋跟、办公文具等。“白色污染”变成了“白色资源”。

  马占峰认为,上海的经验可以推广到全国,在全国建立“一盘棋”式的回收利用、再资源化体系。

  不过,董金狮认为,“3分钱工程”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全国范围内回收一次性发泡餐盒,目前还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是回收资金的问题。政府如不出资,让生产企业拿钱看似容易操作难。以上海为例,上海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生产企业缴纳回收费用,产品价格高,卖不动;而其他地区的非法企业不缴纳回收费用,产品价格低廉,侵占上海市场。另外,回收费怎么出、怎么用以及谁来管等等问题必须客观面对。

  其次,是处理技术的问题。一次性发泡塑料餐盒体积大、仓储运输费用高、含油多不易清洗、废水处理困难、二次污染十分严重。另外,目前的市容建设要求很严格,对于回收站点的设立、运输系统的建立,以及对发泡餐具进行清洗、造粒产生的大量污水做达标处理都需要很大的投资。因此,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多家这样的大型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处理工厂,不论从哪个角度考虑,都有相当大的困难。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胡建信认为,行业协会必定是维护本行业利益的,一次性发泡餐盒到底能不能用,是否需要拨乱反正,权威部门应该对此进行一次全面的鉴定,以正视听,消除消费者的疑虑。

  “如果不安全、不卫生,那就是违法的,不能使用;如果安全、卫生,那就应该制定相应的标准,包括生产标准和使用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让消费者放心使用。”胡建信说。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