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低碳经济:一个西方学者眼中的中国机遇

2008.6.20

在全世界污染最严重的前20个城市中,中国占了16个;中国的温室气体总排量居世界第二的图表,被放在某些西方媒体的头版上。在现实与世界舆论的压力面前,中国是否要在环境与发展之间作出选择?

最近一段时间,低碳经济将带给中国机遇已经成为一个相当热门的话题,不仅像胡鞍钢这样有影响力的国情研究学者充满信心地表示:“中国有可能给世界带来前所未有的能源机遇,参与全球治理已成为中国能源战略的必然选择。”不少国外的学者也相当热心地参与到对中国低碳经济的机遇问题的讨论中。

不久前,来自英国兰彻斯特大学发展研究中心的泰菲尔德博士,在清华大学发表了题为《低碳创新在中国的前景、政策及合作伙伴》的报告。泰菲尔德所属的研究中心在研究中国问题上颇具影响力,曾以《中国,下一个科技超级大国》的研究报告引起广泛的兴趣与关注。

环境与舆论的双重压力

出于对西方世界舆论与态度的深入了解,在泰菲尔德这个西方学者的视野中,中国面临的减排压力超过了环境本身的范畴。

在报告中,泰菲尔德分别出示了几张温室气体排放(GHG)的图表,对比中国、美国、德国、日本、印度等9个国家GHG的排放水平。毫无疑问,中国这个有着13亿人口的大国在总排放量上仅略逊于美国,居于世界第二位。而在另一张显示人均排量的图表中,中国却在9个国家中,仅高于印度,位居倒数第二。

泰菲尔德说,第一张图表常常会出现在西方媒体头版的显著位置上,被夸张地呈现出来,而对后一张图表则很少有人提及,世界给予中国的是相当沉重的舆论压力。

然而,即使我们无视世界的态度,泰菲尔德认为,中国在自身经济增长中,在使2亿人脱贫的过程中,其所付出的环境代价,使低碳革新对于中国自身有着更重要的意义。根据世界银行公布的名单,在世界位居前20位的严重污染城市中,中国占到了16个之多。

经济与政治的双重机遇

那么中国是不是要在环境与发展中作出选择,甚至是被迫作出选择呢?泰菲尔德说:“不。”走低碳经济的道路,将给中国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广阔的前景。

正如全球变化不仅仅是技术问题,也是社会和政治问题;正如低碳革新也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涉及到文化与国际政治,是对社会—经济系统的基本挑战,同样,中国在低碳经济上的机遇与前景,也不仅在环境与经济的层面,而是上升到了国际政治的领域。

泰菲尔德认为中国在低碳革新方面,有着比欧盟和美国更多的优势。这些发达国家经济模式和工业体系已经完全成熟和定型,在向低碳经济进行调整和转型时,远要比起步不久的中国艰难得多。如果中国抓住了这次机遇,则很有可能引领世界的低碳产业。

泰菲尔德的这种观点与胡鞍钢早些时候所描述的“中国有可能成为世界最大的碳交易市场,最大的环保节能市场,最大的低碳商品生产基地和最大的低碳制品出口国”有着高度的一致性。

同时,在泰菲尔德看来,这种机遇不仅仅存在于环境与经济领域。他说,当前美国自身的经济危机,以及对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战争,削弱了其发展速度和国际地位,发展的进程从美国向亚洲转移,特别是向中国和印度转移。他将这种转移比作历史上曾发生过的——英国取代荷兰、美国取代英国——的国际地位的转移。这种转移与重组不是依靠两国间直接的战争来完成的,甚至可以不通过战争来完成。当然,不论采取何种形式,历史的经验表明,这种转移与重组必定要经历一段相当艰难的过程,对中国也是如此。

谁会是中国的合作伙伴

在谈到中国实现从高耗能产业向低碳经济跨越的进程时,泰菲尔德讲述了一个被成为“跳蛙”的西方游戏:一个人弯下腰来不动,另一个人借助这种辅助,以背为支点从他身上跳跃过去。

泰菲尔德提到的这个游戏,涉及到中国在实现这种跨越过程中的合作伙伴的问题。

那么,谁会成为中国实现跨越的国际合作者呢?那个拒绝在《京都议定书》上签字的美国,欧盟,还是英国?

尽管目前中国已经与英国在低碳产业领域中展开了从“煤炭利用近零排放项目”,到智能交通,到农业的广泛合作,但对这个问题更深远的前景进行探讨时,泰菲尔德的报告充满了不确定因素,他的幻灯片中的问号开始明显增加。然而,他表示通过国际合作、全球对话、达成全球道德共识的途径和手段,将使这些不确定因素趋于明朗。

(清华大学常静同学对本文亦有贡献)

相关链接

低碳生活其实并不难 注意衣食住行可减半碳足迹

世界环境日:追寻全球气候变暖背后的原因

万钢呼吁发展“低碳经济” 节能减排措施需细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