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药品质量源于设计 质谱、光谱在药物质量分析中的新应用

2017.11.26

  2017年11月25日,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主办,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药物质量分析与过程控制分会、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分析学重点学科、北京中医药大学重要信息学重点学科承办的“药物质量分析与过程控制分会成立大会暨药品质量源于设计高峰论坛”在北京京瑞温泉国际酒店召开。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任江桂斌、浙江大学药物代谢和药物分析研究所所长曾苏等众多专家为药物质量分析带来了相关的报告。

83517_201711261211512.jpg

浙江大学药物代谢和药物分析研究所所长 曾苏

  浙江大学药物代谢和药物分析研究所所长、求是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全国优秀教师及全国优秀教师奖章获得者曾苏带来了题为《手性药物对映体分析及应用》的报告。曾苏表示手性药物的“错误”对映体,不但无效甚至有严重的毒副作用。目前ChP收录单一对映体药物原料271种,规定检测光学异构体杂质的品种只有7种。曾苏介绍到手性分离的策略,包括伯胺类药物的柱前衍生化-HPLC,仲胺类药物的柱前手性衍生化-HPLC,羧酸类药物的柱前手性衍生化-HPLC,发现手性衍生化法具有色谱条件相对简单,衍生化可提高灵敏度的优点,但是需要柱前衍生化,操作复杂,引入误差,衍生化试剂要求高的光学纯度,样品中相关化合物须分离。

  随后,曾苏介绍了手性流动相添加剂法(CMPA),此法不需要柱前衍生化,不需要特殊的手性固定相,非对映异构化络合的可逆性利于光学纯物质的制备;但是可拆分的化合物有限,某些添加剂欠稳定且干扰检测,对系统有损害,流动相不易平衡。

  手性固定相法(CSP)具有制备分离方便,定量分析误差小,价格昂贵,有一定适用范围,分离性能和灵敏度问题。

83517_201711261211517.jpg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宋凤瑞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国家科技部长春质谱中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宋凤瑞带来了题为《质谱技术在中药质量控制及活性评价中的应用》的报告。宋凤瑞主要介绍了川乌炮制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方法研究和COX-2活性分析方法及生物指纹图谱等。

83517_201711261210081.jpg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任 江桂斌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任、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973顾问组成员、国家纳米重大研究计划专家组、国家环境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委员江桂斌带来了题为《中药中微量元素的分析与质量控制》的报告。江桂斌介绍了藿香的GCxGC-TOF-MS色谱图,确定了394种化合物,使用CE-ICP-MS方法确定了常见6种砷化合物,4种砷化合物添加剂。通过3D打印技术提高接口效率。随后,江桂斌还介绍了形态分析的难度,并且过高估计了中草药的毒性,同位素技术的使用将会提高中药研究水平。

83517_201711261211515.jpg

沈阳药科大学中药学院院长 李华

  沈阳药科大学中药学院院长、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研究会中药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国家科技奖励评审专家、高新领域国家科技计划(863)、评审专家李华带来了题为《基于蛋白质结构的天然产物发现、靶点和作用机制研究》的报告。李华介绍了基于糖尿病靶点Dyrkla发现天然双笨吡酮类成分等新化合物的研究。

83517_201711261211516.jpg

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 刘雪松

  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任浙江大学现代中药研究所副所长、浙江大学药学院中药制药工程研究室主任刘雪松带来了《中药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探索与实践》的报告。刘雪松介绍了目前中药生产过程质量控制上技术变革,包括智能传感、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以及PAT技术在中药生产过程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83517_201711261212031.jpg

华东理工大学教授 张立国

  华东理工大学教授、苏州美德智(medGps)医疗科技有限公司CEO张立国带来了题为《互联网模式下多元共享光谱仪——打造中药全产业链的质量控制系统》的报告。

83517_201711261211514.jpg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胡黔楠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中科院-德国马普所计算生物学伙伴研究所、生物医学大数据中心、科技部重大专项咨询委员会专家组成员胡黔楠带来了题为《基于生物合成的绿色药品生物制造途径设计》的报告。

83517_201711261211513.jpg

上海中医药大学交叉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葛广波

  上海中医药大学交叉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特聘教授、中国药理学会药物代谢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葛广波带来了题为《源于天然的酶抑制剂高效发现:新策略及新方法》的报告。

83517_201711261211518.jpg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整合中药中心研究员 许海玉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整合中药中心研究员、中央组织部和中国科协“第四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许海玉带来了题为《基于整合药理学的元胡止痛片质量标志物识别及优质产品质量标准研究》的报告。

83517_201711261211511.jpg

北京中医药大学 高晓燕

  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中药协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世中联中药系统科学与工程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高晓燕带来了题为《基于药物代谢组学的胆汁酸药代动力学研究》的报告。

83517_201711261212032.jpg

国际测量和控制领域带头人千人计划王学重教授团队博士 张扬

  国际测量和控制领域带头人千人计划王学重教授团队博士张扬带来了题为《基于过程分析技术(PAT)的药物结晶过程晶型的测量、模拟和控制研究》的报告。

本文相关专题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