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医药打工人,你为何如此焦虑?

2021.2.07

  

  最近跟医药同行们聊天,感觉大家都很焦虑,尤其是中年和中层的同学。聊不几句就会说:现在大环境看不清楚,接下来怎么走我很困惑啊。

  

  有些人是觉得现在卖药越来越难,原来的一些老办法都不好使了。大医院患者在外流,外围市场自己又覆盖不了。原来随便能做的赞助做不了,宝贵的人生都花在走各种内部流程;现在能开个会也不容易,但会场里医生都在自己看手机;新药上市没几个月就出来好几个竞品,市场都没炒热忽然又开始降价了。

  有些人是担心会被裁员,医药行业去年大概是-12%左右的成长,疫情影响是短时的,集采影响是长远的。前两天国务院还发文说集采要常态化地应采尽采。碰上集采无论中不中标,都会直接影响到营销团队,就连不支持部门的人也担心那天人工智能会端了自己的饭碗。

  暂时不担心失业的人也烦躁,自己的工作还行但现在好多没听过名字的药企给钱更多,还给股票。想去吧又怕对方不靠谱,不去吧又老听说那谁谁谁也去了就升职。去年互联网医疗公司股价涨势喜人,刚发誓不创业又回来卖药的人又担心错过了新的风口。

  个别平时很佛系的资深人士也偷偷来问新零售,大准入和商业险都是怎么回事,会不会把医药行业给颠覆了。这些概念都没接触过但经常听老板和同事们说起,感觉出来自己别人都在转型,所以心里还是有点慌的。

  跟经常大起大落,动不动就颠覆转型的互联网和科技行业相比,医药行业总体是四平八稳岁月静好的。尤其是做营销的:过去整体行业稳步向上,工作机会到处都有,商业模式二十几年没变过,大家的思维和动作都变成了套路。过去三年医药行业政策风起云涌,带量采购,创新药加速和医保限控限辅等几板斧打破了行业的舒适区,很多人毫无准备就仓促上场或者淘汰下场,颇有点做梦正酣的时候突然被人掀了被子,自己还一脸懵逼的感觉,这也是医药焦虑感的根源。但加重焦虑感的则是大脑和手脚的脱节:输入的信息提醒我们要有所改变,但长期的思维和行动习惯哪能说改就改,潜意识还沉醉在过去的经验里;我们也不想付出太大代价去转变,不管是收入职位还是辛劳;整个组织也不知道该往哪转和怎么转,所以总是我们大脑在动但手脚没行动。适度的焦虑会促进手脚行动,但手脚还是不动时大脑就会补偿性输入更多外部信息,这就加重了我们的焦虑。网上很多文章也就是抓住了大家有想法没行动的负疚感,靠贩卖焦虑倒是发财了。所以我需要给些实用的建议,看能不能缓和焦虑。焦虑的根源其实是原有的职业方向被打破但新的又没建立起来,所以首先是要重树个人职业目标,对中层经理来说要看4-5年的维度。过长则不确定性太多,过短又不足以改变自我实现目标。定职业目标一定要对自己诚实,到底哪一样才是我最不能舍弃的。人的本性是贪婪的,实现一个目标都很难就更别提三个五个了,有取舍才可能有所得。各人的职业目标相差很大:有人想在大公司谋个高职位,风光体面钱还不少;有人想成就一番事业,上市敲钟;也有人觉得工作是个谋生手段,朝九晚五不操太多心就成。每种职业目标都有好和不好的地方,只要适合自己就行。医药中层基本都是三十多岁以上,三观和个性基本定型,不会出现巨大变化。结合大环境的趋势和个人情况,想清楚自己在4-5年想大致达到什么样的职业状态和水平,比如大致是什么岗位什么级别,在什么类型的公司,在医疗医药的哪个领域,但不需要确定具体的公司或者职务。然后心无旁鹫地实现它,你就不容易被外界眼花缭乱的东西干扰。我曾很惊讶医药行业有如此多的人从未有过稍有点清晰度的职业目标,只是寄希望于做好手头的事不出错然后就等着公司来提拔。职业目标一定要顺应行业趋势,能够逆势而上成功的人太稀少了,对你我这样的普通人尤其如此。医药行业的5-10年趋势已经非常清楚,我并不赞同什么VUCA时代诸事不确定这种说法。我们不能预测具体哪家公司或者哪个人能成功,但哪些类型的公司或者个人能成功是可以预见的。然而自我认知是有偏差的,过于自卑或者自大都很常见,外面很多新模式走向的判断也不是上班族能搞清的。你的职业目标可以跟公司外信得过又比你更资深的朋友聊聊看是否靠谱,有经验的猎头的建议也有用。一旦职业目标大致明确,接下来就是落实了。对医疗医药这种注重实操的行业来说在网上看文章听讲座来掌握新技能是不可行的,各种知识变现平台里听上去很对但听完后你还是不会做的太多了,知道新信息和掌握新技能还是差了十万八千里。掌握新技能最好办法就是去做实际的项目,而且最好不要在甲方公司里期待掌握新技能。首先绝大多数传统公司并没有人掌握或能传授,其次公司所谓转型项目往往也是纸上谈兵,大多参与者都有退路所以投入度也不够,并不能形成新的可持续的利润来源,最多让参与者以后吹牛有些谈资吧。去乙方公司或者是靠新业务吃饭的公司是学习新技能最好的地方,例如药企做的医药电商都是三脚猫,但去头部的电商平台看到的技术深度和模式广度就是天壤之别。你对做网红医生或者私域流量特别看好,MCN机构肯定是最专业的,你也可以试着开一个抖音号搞医疗科普,看看要多久才能吸十万粉。你想对医药创新支付模式感兴趣,首先你得懂商业险普惠险的基本玩法,这方面保险经纪公司能教你最多。看到这里有人会说我要学点新东西要付出这么多代价啊,还以为在网上报各课或者周末参加个班就能搞定呢。这也是大多数人转型的误区。成年人需要的是能变现的技能,只有达到专业水平才有人愿意给你买单。掌握新技能不是以实战为出发点是不可能达到专业水平的,而实战环境本身也是一个成本。有人想转型学新东西,又不想付出收入职务等一些转型的代价,

  宁愿跟着行业或者公司一点点沉沦,寄希望于行业趋势或许能逆转的幻觉。转型的成本和新模式的风险很容易看到,固守旧模式或者旧技能的机会成本更大却不容易显现出来,现代人就是在这种对大方向和细节各种纠结不清的执迷里开始一天天焦虑的,等彻底失去改变的机会自己就死心后才不焦虑了。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