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血小板聚集仪的发展简史

2021.10.12

  血小板聚集仪是临床实验室常见的用于血小板聚集程度检测的医疗器械。它对于抗血小板药物的疗效监测、出血性疾病的鉴别与诊断和对血栓性疾病的监测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962年,Born首先应用了比浊法检测血小板聚集。该方法通过诱导剂与血小板膜受体之间相互作用激活血小板与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结合,介导血小板聚集。该方法一直被使用,且仍是临床和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

  其后又出现了全血血小板聚集仪。它利用血小板聚集在电极上从而引起电阻抗或电流改变的方法来检测样本中血小板聚集的变化。

  1994年,国外出现了一种新型血小板聚集仪,采用了激光光散射粒子技术测定血小板的方法。

  随着流式细胞术检测的广泛应用,使血小板聚集的检查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与常规血小板功能测定法相比具有高重复性、高敏感性和需血量少的优点。但流式细胞仪价格昂贵,仪器操作复杂,且不能动态分析血小板聚集的过程。虽存在不足,但仍是血小板功能检测的突破性进步。

  近年来,临床和研究中使用一种通过连续检测血凝块形成时的黏弹性,来测定体外凝血剂血小板活化功能的仪器。通过分析黏弹性变化曲线各时相的变化率、变化幅度等指标来评估和检测血小板活化功能。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