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研究揭示晚渐新世亚洲季风轨道周期变化及其驱动机制

2021.12.20

  温室气体排放造成的全球变暖已成为当前重要环境问题。渐新世(距今~3400–2300万年)是地球从两极无冰的温室模态转换到南极发育大规模冰盖的单极冰室模态后的第一个时代。期间,大气CO2浓度在~400-900 ppm间波动,全球温度比现在高>8°C,北极尚无冰盖发育。关于渐新世气候变化特征和动力学过程的研究,将有助于理解未来区域气候对全球变暖的响应。

  近日,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敖红研究团队联合国内外专家,通过兰州盆地河湖相沉积序列的高分辨率磁化率和Rb/Sr记录,重建了晚渐新世(距今2800-2400万年前)亚洲季风的轨道周期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兰州盆地的季风降雨在高CO2浓度、气候温暖的晚渐新世以40万年和10万年周期为主,与地球轨道偏心率周期和晚渐新世南极冰盖波动的周期是一致的(如图)。基于海陆对比和天文驱动理论,研究显示,偏心率调制的太阳辐射振幅变化和南极冰盖周期波动通过调控区域温度、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水汽负荷以及亚洲季风系统的强度和位置,进而驱动晚渐新世亚洲季风以40万年和10万年周期为主导的轨道周期变化特征。

  该研究是敖红课题组前期开展的兰州盆地磁性地层学与环境磁学研究的进一步拓展,前期磁性地层学工作为后续研究(包括本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年代学基础,前期环境磁学研究为高分辨率重建兰州盆地河湖相沉积序列记录的古气候提供了有效途径,相关成果已在Nature Communications、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Scientific Reports等上发表。兰州盆地的系列研究为后续进一步探索过去温暖期亚洲气候变化提供了新的切入点和资料。

  12月15日,相关研究成果以Eccentricity-paced monsoon variability on the northeastern Tibetan Plateau in the Late Oligocene high CO2 world为题,在线发表在Science Advances上。研究工作得到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

  论文链接: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adv.abk2318

318887_202112201207001.jpg

晚渐新世亚洲季风、深海氧同位素、偏心率的周期变化特征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