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胡立彪:没有研发就没有未来

2017.7.25

  最新一期《财富》世界500强榜单发布,中国上榜公司数量实现连续第十四年增长,今年新增5家达到115家。国家电网、中石化、中石油进入前5阵营。500强利润榜(即最能赚钱的企业)中,前5名除了排第一的苹果公司,其余均为中国的银行企业。

  只看以上数据,许多国人会认为这是一个喜大普奔的消息。不过,仔细看上榜中国企业的市场属性和表现,就会发觉有哪里不对:与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上榜企业多为制造型企业不同,中国上榜企业则多为能源、石油、银行类企业,而且这些企业多是具有市场垄断性质的央企国企。这种局面的“不对”意味在于,这些中国企业大都是依托国内巨大的市场体量而获得财富和利润的,它们离开国内市场就几乎迈不开脚步。缺乏国际市场竞争力的企业,越能挣钱,越让人担忧。

  人们担忧的不是社会财富集中到这些企业手里,而是这些财富不能转化为推进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动力。我们知道,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对于企业而言,只有拥有先进技术才能在市场站稳脚跟,也只有通过不断改进技术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现在国家推进“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中国创造”转变,尤其需要技术支撑。然而,国内大多数企业特别是大型垄断性企业都不重视技术创新,研发投入严重不足。

  按照《中国制造2025》的要求,规模以上制造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要在2020年达到1.26%,在2025年达到1.68%,从而体现为创新能力的主要指标。然而,从目前企业表现看,实现这一目标难度相当大。根据2017年6月长江商学院发布的《中国产业经济报告》,我国80%以上的工业企业在研发方面没有任何投入,15%的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额的比例达到0~5%,仅有5%的企业研发投入超过销售额的5%。而且从趋势上看,工业企业的研发投入较过去两年有所下降。该报告直言,“整体感觉就是恶性的循环:由于产能过剩便没有钱做研发,没有钱做研发,也就更没有能力去做转型”。考虑到国外一些高科技企业研发支出占销售额的比例都在5%以上,像英特尔、微软、Adobe等基本上在15%左右,而我国绝大多数企业的毛利还到不了这个数,根本拿不出多少钱搞研发,恶性循环的问题就更严重了:人家在做“军备战”,而我们只能打价格战。

  中国市场的利润被垄断性企业拿走越多,留给其他企业的利润空间就越小,前者搞不搞研发都能赚钱,后者根本赚不到多少钱也拿不出钱来搞研发,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动力何来?没有研发就没有未来,这一市场逻辑至为简单,却难以改变。能改变而且必须改变的,只有政府和企业的市场理念。要改变,光嘴上喊是不行的,必须要有行动。就政府而言,应通过进一步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科技计划、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工作,综合利用财税、金融、产业、人才等各方面的政策措施,完善和规范市场经济环境,降低企业研发投入的风险,使企业在科技创新活动中获得切实利益,使企业家发现开展创新活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从而提高企业研发投入力度和研发投入强度,增强我国企业的创新能力。

  企业作为市场主体,为生存计更应主动加大研发投入。当然,这里讲的投入不光指金钱的投入,而金钱的投入也不光指添置硬件。重视培养科技人才,舍得在人才身上花钱,这才是最有眼光、最有价值的高回报投入。企业要从政策上和物质上支持教育、科研、设计等部门,对科技人才进行必要的规划、统筹协调,避免低水平重复和冷门、缺门无人攻关现象发生。大力发挥现有科技人员的作用,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真正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