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别让检测“软肋”拖了食品监管的后腿

2011.5.19

  5月上旬,湖北武汉的农业、质监、工商、商务、食品药监、公安6部门,对生产、流通、消费三大环节同步并举,联手彻查非法添加及滥用食品添加剂行为。但据记者了解,就当前食品监管工作进行自查时,各部门反映的突出问题都是一样——检测手段滞后,食品监管乏力。

  按照统一部署,此次重点清查国家公布的151种食品和饲料中非法添加物,以及易滥用食品添加剂。对此,工商部门反映其使用的快速检测设备,只能初步筛查8到9种常用添加剂,而委托有资质的质检机构检测却由于检测周期较长,远远不能满足应急事件处置和食品监管工作的要求。

  承担宾馆酒店、单位食堂等安全监管的食品药监部门表示,此次清查将以餐桌为源头,建立食品添加剂的生产、经营和使用档案。然而,面对全市大小4000多家酒楼餐馆,尤其对秘制配方和西式餐饮所使用的添加剂进行监管更为棘手,关键在于缺乏标准方法和检测技术。

  负责对生猪、水产、家禽养殖企业和鲜奶收购企业进行清查的农业部门,深感责任重大且能力不足。随着农产品质量监督范围和药物品种监测的不断扩大,他们现有的检测手段则力不从心。目前,仅是蔬菜农药残留的检测项目,已由过去11种增加到59种。然而,因为缺乏专门检测设备,检测机构对大部分检测项目束手无策。

  作为质检主力军的武汉产品质检所,建有饮料及粮油制品国家级质检中心,基本可以完成此次重点清查的47种有毒有害食品添加剂的常规检测。但是,质监部门坦言:针对现在我国23类共2000多种食品添加剂,特别是采用新资源和新材料开发的复合型食品添加剂,检测难度非常之大。

  记者了解到,武汉产品质检所拥有各类检测设备总值5600万元,其中食品类检测设备为1600万元,占28%。同时,地方政府每年拨给的检验费用只有150万元。相对于近千万人口的特大城市,如此水平和如此投入,造成“检不了”的矛盾十分突出。如湖北是我国蜂蜜生产大省,可是仅蜂蜜含糖指标一项,就需远送至秦皇岛或南京进行检测。

  “捉襟见肘的投入,发展缓慢的技术,难以适应当前食品安全监管的需要。”武汉市质监局质量监督及食品安全处处长祝恒华介绍,就像医生必须借助于各种医疗设备进行诊断一样,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需要检测设备和方法作为技术保障。迅速提高检验检测能力是当前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刻不容缓的科学手段。

  “质量是基础,安全是底线。”切实把好食品质量安全关,首要任务是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管理,包括建立健全风险监测、风险研判、风险预警、风险处置等工作机制。然而,长期形成的“重管理、轻检测”的局面,导致了整治行动接连不断,但总是治标难以治本。

  对此,有关食品安全风险预警专家提出,实现标本兼治必须“两手硬”,一手加快科技兴检,一手加强科学监管。针对当前检验技术和检测能力严重滞后的状况,他们认为其主要原因包括资金投入不足、技术研发不够、标准缺陷形成漏洞、相关监管部门重复建设等。这种“散而全”的做法,既削弱了检测力量,又制约着技术研发。

  记者认为,政府应按照城市规模、人口比例、市场大小等实情,结合食品产业特点和发展趋势,将质检机构纳入发展规划。同时,整合大资源,推进大质检,促进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大型企业、质检机构的实验室合作,以此达到检测资源共享,借力打造优质高效的质检公共服务平台。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