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2022相约青岛,第16届POPs论坛圆满闭幕

2021.5.18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2021年5月18日,第十六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精彩不断,清华大学朱永法教授、邓述波教授,南京大学张效伟教授,北京大学胡建信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应光国教授等国内知名POPs领域专家为与会者带来精彩学术报告。

1.jpg

清华大学 朱永法教授

报告题目:光催化自芬顿高通量矿化有机污染物

  水中有机污染物污染常伴随着严重性和急需性,而目前人们常用的单一污水处理技术难以调和实际应用中高通量和高矿化度及外加药剂的矛盾,为此团队结合光催化和芬顿处理技术,研制了联合处理试剂和技术,大幅提升有机污染物的净化速率和矿化度。

  团队研发的光催化自芬顿法具有光催化深度矿化、芬顿反应高通量以及无外加化学剂的优势。团队构建了宽光谱响应、高活化性、强矿化能力的产双氧水光催化剂,实现在全光谱降解和产双氧水,提升了可见光催化产双氧水性能。此外,团队构建了表面锚定芬顿催化剂构筑光催化自芬顿体系,通过光催化降解及原位芬顿反应协同,实现有机污染物高通量矿化。

  结合上述成果,团队构建了三维网络结构光催化自芬顿体系,实现有机污染物的高通量降解和深度矿化的连续流动净化。经过实验证明,该方法降解2,4-二氯酚速度提升22.5倍,矿化率提升3.8倍,双氧水利用率提升10.5倍。

2.jpg

南京大学 张效伟教授

报告题目:从分子到人群——建立污染物的精准健康风险评估测量

  环境化学物质威胁着生态及人体健康,化学物质暴露是人类健康损害的重要因素。化学物质的毒害性需要通过风险评估来确定,其中评估的不确定性增加了环境管理成本,同时二噁英、毒理基因学等大量案例,证明人体毒性不能被动物试验所识别,物种之间的固有差异会影响数据外推,难以精确估计潜在的人类风险。此外,个体差异、遗传机制差异、环境因素也会影响人体健康。

  为准确评估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影响,团队通过研究甲醛呼吸暴露导致COPD风险,结合AOP,发现HTR4是最敏感的关键基因,是甲醛暴露导致COPD炎症和纤维化所必需的因子。研究证实,甲醛暴露可诱导HTR4 CpG岛去甲基化,,同时也降低了miR-197的丰度,增强了HTR4表达。此外,团队也证明了HTR4遗传变异与COPD患病率相关。

3.jpg

清华大学 邓述波教授

报告题目:水中PFASs的去除技术进展及需求分析

  PFASs是一类广泛使用的有机氟化合物,其中PFOS和PFOA是其最典型的两类物。由于PFASs结构上的C-F键具有疏水、疏油、亲氟的特性,因此很难在自然界中分解。对于如何有效处理PFASs,人们常使用吸附、氧化和还原三种方法,试验证明可以有效去除PFASs。

  团队多年来致力于吸附技术的研发与探索。针对水中PFASs,团队研究发现,粉末活性碳、竹基活性炭、扩孔活性炭更适合去除PFOS和PFOA,去除速度和吸附量非常优异。丙烯酸基阴离子树脂的吸附量高,吸附速度快,其吸附不仅依靠官能团,同时受控于材料的亲水性。此外,团队针对胺化聚丙烯腈显微材料、磁性氟化蛭石、交联多孔环胡精吸附剂、氨化COFs等材料试验后,证实不仅吸附量高,吸附速率也非常快。对于未来吸附材料发展,邓述波希望能研发处高效吸附材料,通过吸附-降解多功能材料的联用,降低水中PFASs浓度,同时实现饱和吸附材料的再生和处置,再生液实现无害化处理。除了吸附技术,邓述波也介绍了氧化和还原处理PFASs相关技术。

  我国是生产使用PFASs大国,应积极推进源头减排,同时关注替代品毒性和去除降解性能。尽早推行PFASs的污水排放标准和饮用水标准,研发实用的去除水中PFASs降解技术,注重多技术联用。

4.jpg

华南师范大学 应光国教授

报告题目:流域新污染物非靶向筛查

  中国是化学品生产、使用大国,虽然我国现行的GB 3838-2020水质标准对109项物质进行监测,但面对数以万计的未知化合物来说可谓杯水车薪,识别具有潜在环境风险的化合物实在必行。为此,团队针对未知化合物建立了多项非靶标筛查方法,在数据库构建方面,团队已经构建4000多种高分辨质谱谱图,80000余种基础质谱谱图。

  通过对西北江流域地表水分析,团队共鉴定到660多种化合物,包括药物类185种、化工原料154种、离子液体22种、农药类76种、致癌物45种。利用上述检测结果和数据库,团队建立了流域化学品管理平台,涵盖了58条流域信息,实现从污染物筛查到化学品管理全风险管控流程。

5.jpg

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应用工程师 尹戈

报告题目:岛津GCMS在新污染物研究中的应用

  POPs具有长期残留性、生物蓄积性、半挥发性和高毒性,目前已经有30种物质列入公约中。针对POPs物质(新污染物)分析,岛津针对短链氯化石蜡推出了全二维GC*GC色谱系统,避免了传统一维GCMS上SCCPs和MCCPs干扰问题,同时也能有效分离氯化石蜡,且线性度非常高。针对溴代二噁英,岛津推出了GC-MS/MS系统,兼顾了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有效避免化学干扰,且仪器维护方面,成本低等有点。此外,岛津也配备了Smart MRM数据库,方便用户选择分析参数,降低分析难度。

12.jpg

北京大学胡建信教授主持闭幕式

14.jpg

  清华大学王斌副教授宣布“POPs论坛2021联众行WELLINGTON杯优秀研究生报告奖和墙报奖”。

13.jpg

获奖合影

  随后,王斌做会议总结。本届论坛参会人数再创新高,共近700人参与,收到334分论文投稿,其中绝大部分参会人来自高校和科研机构。本届论坛共举行266个报告,展示42个墙报报告。未来,组委会计划在FRONT ENV SCI ENG策划新污染物专刊,欢迎国内POPs领域学者投稿。

  在“POPs履约战略与行动”分论坛中,京大学胡建信教授、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姜晨高级工程师、任志远高级工程师、吴广龙高级工程师等人带来精彩学术报告。

6.jpg

北京大学 胡建信教授

报告题目:借鉴国际公约机制管控新污染物

  为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全球建立了很多公约或相关组织机构。针对POPs类物质,成立了斯德哥尔摩公约组织,下设成效评估专家组、BAT/BEP委员会以及POPs审查委员会。其主要职能包括向受控物质名单(附件A、B、C)增列化学品,研究、开发、检测POPs类物质以及对相关工作的成效评估。

  其中POPs审查委员会的工作包括从风险识别到风险管理全过程,根据附件D、E、F的要求,最终将新增物质列入公约附件。关于POPs增列相关工作,胡建信表示任何增列POPs都依赖于发表的研究论文,同时需要满足附件D筛选标准、附件E风险评价、附件F风险管理相关标准与要求。据统计,目前共有5774篇论文支撑了20个新POPs评估,但由于中国尚未加入公约管控新增列POPs,导致履约越来越困难。为此,胡建信给出三点建议一是采用类似《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审查委员会的程序审查管控化学品。二是设立化学品相关专项研究,利用大数据手段管控化学品。三是在《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修正案通过之前开展已增列POPs淘汰减排行动。

7.jpg

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 姜晨高级工程师

报告题目:斯德哥尔摩公约国际趋势与科技需求

  《斯德哥尔摩公约》的建立原则是基于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免受POPs的危害,其具有强制性、时效性和开放性三大特点。公约专家组下设6个委员会和专家组,实现了从审查到成效评估全方面覆盖。经过20年的发展,公约已经从“Dead Chemicals”发展到“Living Chemicals”。鉴于发达国家队对保要求不断增加,我国的履约压力不断增大,尤其是受控物质种类增加,新增POPs替代与污染控制等核心技术不成熟,不遵约风险增大,含POPs的物品仍需进一步评估等因素,为我国消除POPs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8.jpg

浙江大学 陈彤教授

报告题目:含PFOS/PFOSF废物国际管理法规和处置技术

  氟代有机污染物已知有9000余种,其中PFOA和PFOS两类应用最为广泛,是报道最多的PFAS物质。在我国,含PFOS/PFISF废物除了7项可接受用途外,其余用途不可生产、使用。虽然在14年我国已经将PFOS列入重点环境管理危险化学品目录,但尚未进如国家危险物名录。同时我国尚缺乏相关的管理标准及法规、鉴别方法、无害化处理技术。

  根据斯德哥尔摩附件B,含POPs的废物应以销毁或不可逆转方式处理。例如欧盟限制令76/769/EEC规定了PFOS物质浓度最高不能高于1000ppm或1ug/m2。除了6中特殊情形外,其余条件均不可使用。此外,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根据自身环保要求,也纷纷建立了相关的法规要求和技术导则。

  针对含PFOS物质处置,人们常使用填埋(储藏)、高温焚烧两大方法,通过参考国外发达国家相关法规及技术,可为我国的POPs废物处置提供新的思路。针对含PFOS废水,人们常使用活性炭吸附、高级氧化法、电化学氧化法、等离子体等方法。通过梳理国际公约和发达国家的治理经验,陈彤建议我国应根据现有国情,完善并定制相关法规,尤其在管理法规和处置技术标准方面,应参考国外发达国家经验,形成适合中国国情的法规与标准。

9.jpg

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 任志远高级工程师

报告题目:我国医疗废弃物焚烧二噁英类减排历程

  虽然我国在二噁英类物质减排工作已经取得显著的成果,但相比发达国家仍有一定的差距。尤其是医疗废物处理过程中产生的二噁英类物质,我国几乎没有相应的措施。据统计,2002年中国医疗废物年产65万吨,经焚烧释放的二噁英总量达1176.3g TEQ,占据11%的二噁英类物质总排放量。为解决上述问题,国家批准了“全国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规划”,实现有分散处置向集中处置过渡。该项目总预算4500万美元,于2008年3月启动,2016年结束,目标实现医疗废物减量化、无害化处理。该计划的技术路线主要包括控住源、管中间、减末端,同时推荐高温蒸汽、化学消毒、微波消毒等非焚烧技术实现二噁英物质减排。

  经过多年努力,项目促进出台了22个政策、法规及标准,13个指导性文件,协助环保部门制定了20个政策、法规及标准,指导性文件和培训指南10个。同时组织推荐的两项处理技术被纳入《国家先进污染防治技术目录》,2017年被评选为“2017年度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

  此外,项目在全国建立了多个培训基地和技术转移中心,出版了医疗废物BAT/BEP系列培训教材,成果颇丰。在2020年疫情期间,团队为武汉的疫情医疗废物提供指导和服务,得到了武汉疫情防控指挥部的感谢,全面提升了我国医疗废物应急管理和处置的软实力。

  截至目前,医疗废物处置行业二噁英类排放从1200g TEQ下降至不到100g TEQ,项目减排160g TEQ。通过项目经验总结,任志远认为需找到国家环保需求,找准项目切入点,同时项目组织架构要科学合理,保证执行方式行之有效。树立和总结项目成果,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技术交流,为“走出去”寻求“绿色一带一路”合作基础。

10.jpg

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 吴广龙高级工程师

报告题目:再生铜行业BAT/BEP应用于二噁英减排

  我国是贫铜国家,因此再生铜对国民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据统计,我国2019年再生铜产量330万吨,占全球产量比重高达75%。再生铜生产时会产生大量污染物,计算结果显示,2004年我国PCDD/F的总排放量为1133.8g TEQ。通过研究发现,二噁英在冶炼过程中主要产生在加料阶段,氧化阶段和还原阶段产生量较少,主要影响因素是合成温度,其主要产生在200-500度之间,超过800度发生分解,同时研究证明铜的二噁英催化作用最强,高于其他金属元素一个数量级以上。

  为此,吴广龙建议从源头消减、过程控制、末端治理三大方面进行二噁英的减排、治理。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定制了再生行业二噁英政策,涵盖了指导意见、技术政策、排放标准、规范条件等6大方面。

  报告最后,吴广龙介绍GEF再生有色金属项目相关情况,项目总经费1.1亿美元,预计2027年6月完成。

11.jpg

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 张扬副研究员

报告题目:新疆棉田硫丹淘汰与残留特征及风险评价

  硫丹在2011年被《公约》列入管控清单,2013年被人大常委会列入相关修正案,并计划于2019年全面淘汰。为落实修正案,生态环境部与UNDP合作开发了“中国硫丹淘汰项目”,该项目成立至今已经进行了能力建设和政策制定、开发生物防治和替代技术以及全国推广三大内容。其中项目推广包含完善硫丹管理政策,提高监管能力,组织农民培训并将经验推广全国。目前项目已经培训超过12000名,推广面积达10.5万亩。然而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团队发现很多农药存在硫丹的隐形添加问题,为此,与UNDP协商修改年度工作计划,开展硫丹历史库存处置,确保项目进行。

  在项目前期推广后,团队通过对示范区硫丹农药残留调查,发现硫丹残留很少,均来自历史输入,且残留健康风险小,不会对人体产生明显的非致癌健康危害。通过这份调查,我国淘汰硫丹工作已经取得成效,为项目进一步推进打下良好基础。

  至此,第十六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暨化学品环境安全大会圆满落下帷幕。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