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原发性颈椎间隙感染病例报告-2

2022.1.21

本例患者起病隐匿,病情呈进行性加重,且无特异性的临床表现。颈椎间隙感染患者大多以颈肩部疼痛、活动时疼痛加重为主要症状就诊,且无感染的先兆。其易与脑膜炎、颈椎病、脊柱转移瘤、咽喉疾病相混淆,出现漏诊、误诊等,导致早期诊断困难;椎间隙感染的诊断基于临床特征、影像学、细菌学、病理学等。约90%的椎间隙感染患者CRP升高,是一种敏感的细菌感染标志物;MRI是化脓性脊柱炎早期诊断敏感性(93%~96%)、特异性(92.5%~97%)最高的检测方法,常作为首选检查。细菌学、病理学检查是检验颈椎间隙化脓性感染的金标准,但细菌培养约高达39%的患者结果为阴性。本例患者颈椎MRI示:C5/6椎间隙、C5、C6椎体感染,呈T1WI低信号、T2WI等高信号、压脂像高信号,C2~7水平椎体后缘弥漫性条片状呈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压脂像高信号带,压迫硬膜囊,继发相应水平椎管狭窄,以C5、C6椎体水平为著;颈胸髓及延髓内见弥漫性片状长T1、长T2信号影;病灶脓液培养阳性,且病理回报提示炎性改变,根据药敏结果积极抗炎对症治疗。颈椎间隙感染患者的治疗,在保守与手术治疗、抗生素持续应用时间、培养阴性的椎间隙感染抗生素的选择、最佳手术时机等方面仍存在较大争议。长期、规范抗菌药物的应用是治疗颈椎间隙感染的基本方案。


目前对于持续应用抗生素的最佳时间尚无统一定论,然而大多持续静脉应用敏感抗生素2~6周、口服抗生素6~12周,或直至CRP水平下降。Grados等的研究表明,抗生素治疗少于8周的感染复发率明显高于12周以上者。因此,椎间隙感染患者抗生素持续治疗时间不应少于临床诊断后的6周、CRP水平恢复正常,根据患者复查做适当调整。但Bernard等的一项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显示,持续应用抗生素6周和12周,两者在临床疗效方面没有明显差别,表明短疗程抗生素治疗亦可达到控制病情要求,但仍需相关研究进一步验证。对于培养阴性的椎间隙感染患者,抗生素种类的选择、持续应用时间等方面的研究甚少,目前尚无定论,现主要根据经验、合并原发感染灶等选择抗生素。Sun⁃dararaj等建议先静脉应用抗生素2周,然后口服抗生素10周,并进行严密的临床、放射学随访,大多取得良好效果。Seyman等的研究表明替加环素是该类患者首选抗生素,但成本较高,目前尚难以推广。本例患者先大剂量静脉应用敏感抗生素6周,待脓肿消失、血沉下降后,改为继续口服第三代头孢抗生素6周;术后3个月复查颈椎MRI示未见感染复发。


对于保守治疗失败、合并椎管内脓肿、骨质破坏严重致脊柱不稳、畸形、神经受压严重的患者,需及时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目的是彻底清除感染灶、稳定脊柱结构。有效的内固定能够稳定病变节段椎体,利于植骨生长,促进节段间融合,防止骨块吸收、移位、椎间塌陷等。目前,是否在病灶内放置内固定仍存在很大争议;钛网虽能提供坚强内固定、防止骨质吸收等,但作为外来物,其无疑增大病灶感染复发的风险,且其易移位、接触面积小、沉降现象等;而自体髂骨作为植骨融合的金标准,组织相容性好、融合率高。故本例患者在控制全身病情的情况下,积极行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病灶清除、髂骨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术中探查见C5/6椎间隙脓液、肉芽组织,伴C5、C6椎体内死骨形成,行病灶清除,咬除C5、C6椎体后取髂骨植骨,并钢板内固定。


Ghobrial、Connor等的研究表明,早期手术干预处理受压的神经有利于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Ghobrial等表示,与延迟手术相比,入院24h内手术治疗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明显占优势。Connor等的研究表明,即刻手术减压、稳定脊柱,联合敏感抗生素,可使神经功能获得最大程度的恢复。延迟的手术治疗,出现病灶范围扩大、颈椎畸形及神经压迫加重,导致前后联合入路手术的比率增加,甚至需二期手术,显著影响患者预后。综上所述,在病情达到手术适应证的条件下,尽早手术减压、重建颈椎稳定性,可使患者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提高预后水平。


大多数椎间隙感染患者无感染的先兆,且症状、体征缺乏特异性,妨碍早期诊断、延误早期治疗是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由于患者群体不同且常合并多种疾病,治疗方案多种多样,因此不存在普遍适用的脊椎感染指导原则,对脊柱椎间隙感染患者的科学、合理、个体化管理仍然是一项挑战。因此,亟须大量研究颈椎间隙感染的规范诊治策略,以指导临床决策、治疗。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