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成份输血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四)

2021.4.26

三、输血相关的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

1、发病机理

输血相关的移植物抗宿主病多发生在易感人群,如先天或后天免疫缺陷病人或输注粒细胞的受血者,免疫功能低下患者接受免疫功能正常的淋巴细胞,供者淋巴细胞主要攻击受者骨髓和造血组织,导致骨髓增生不良,引起移植物抗宿主病(受累的系统和器官包括肝脏、胃肠道、皮肤和骨髓),尤其在供-受者间分担相同的HLA时。

2、临床表现

输血相关的移植物抗宿主病一般发生在输血后1~2周,患者通常于输血后3~4周死于感染或出血。典型的GVHD症状包括:全血细胞减少;面部、手心、脚心出现皮肤红斑和细小斑丘疹、色泽暗红,常伴有高热;严重者全身皮肤发红、皮疹,之后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及肝功能异常。

3、诊断

外周血淋巴细胞细胞HLA分析发现供-受者混合嵌合体出现,证明输入成分的淋巴细胞植入,即可诊断输血相关的移植物抗宿主病。

4、临床处理和预防措施

临床上对于输血相关的移植物抗宿主病,除非有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可能,否则没有有效的治疗措施。

该病的发生率缺乏明确的统计资料,致死率大于90%,21天内的死亡率为80%。临床上可采取下列预防措施:(1)使用辐照血;(2)以下措施效果有限:使用白细胞过滤器、避免使用有血缘关系的血液制剂、使用保存时间较长的成分血。

四、输注细菌污染的血液制剂引起的不良反应

1、发病机理

以下种情况均可发生输注细菌污染的血液制剂引起的不良反应:(1)细菌在静脉穿刺过程中进入血袋(消毒不严格或皮肤碎屑);(2)血液成分制备过程中发生污染;(3)供者在献血时处于菌血症期。其发病是因血液制剂细菌污染后产生的内毒素及细胞因子释放导致。多数G+及G-细菌在室温下生长,如葡萄球菌和沙门菌属等。冰箱温度生长细菌主要是G-菌,如绿脓杆菌和肠杆菌属等。

2、临床表现

输注细菌污染血液制剂的患者轻者以发热为主,重者发冷、寒战、高热、烦躁不安、面部过敏反应潮红、皮肤粘膜充血、头痛、腹痛、恶心、呕吐、腹泄、呼吸困难、干咳、紫绀、大汗、血压下降,严重者可发生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DIC。

3、诊断

该不良反应的诊断标准为:(1)符合上述临床表现;(2)血液制剂培养结果阳性;(3)供受血者检出的细菌鉴定一致。

4、临床处理和预防措施

临床上一旦出现输注细菌污染的血液制剂引起的不良反应,应立即采取下列措施:(1)立即停止输血;(2)扩容、利尿;(3)监测血压及呼吸;(4)应用广谱抗生素;(5)留取血标本送检验科及血库。

输注细菌污染的血液制剂引起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根据所输注的成分血类型、采血措施不同而不同,通常约为1/13,000,输注红细胞类成分血约为0~0.2%,输注血小板约为0~10%。临床上可采取下列预防措施:(1)献血者健康检查、量体温,仔细询问供者是否在数日内存在黏膜损伤、拔牙及进行过胃镜及结肠镜检查;(2)穿刺消毒;(3)器材质量,采血与血液制品的制备规范化;(4)血液制剂贮存质量保证;(5)血液采集时分流;(6)血液的细菌检测,包括外观观测。

除了上述常见的不良反应外,成分输血还有过敏性输血反应、负荷过量和血小板输注无效等不良反应。在常见的输血不良反应中,患者多有发热的临床表现,所以临床上要注意鉴别急性血管内溶血、细菌污染、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和非溶血性发热反应,要结合患者的其他临床表现、必要的检测手段,进行严格的诊断,进而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