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神秘新粒子貌似“希格斯”

2012.11.27

  

  新粒子衰变速率在标准模型与实际测量结果中的对比结果

  “现在就下结论还为时尚早。”这是为全世界最大的原子加速器——瑞士的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工作的粒子物理学家的最新经典“语录”。

  这些科学家正在试图搞清他们在今年7月发现的粒子是否真的就是人们找寻已久的希格斯玻色子,抑或多少有一点点不同。关键问题是,新的粒子是否能够按照物理学家预测的标准模型的速度衰变为科学家熟悉的粒子组合。

  利用大型粒子探测器ATLAS和CMS进行研究的物理学家在日前于日本东京举行的一次会议上表示,迄今为止,测量的衰变速率基本符合预期,但由于统计的不确定性太大而无法得出任何确定性的结论。

  这张图表便展示了相对于标准模型预测所测量到的新粒子的衰变速率,以至于1这个值意味着达成一致。(而CMS图表中的垂直线则代表了所有测量结果的平均值。)更多的数据将缩小误差带,并产生一张更清晰的图像。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在今年7月4日宣布,该中心的两个强子对撞实验项目——ATLAS和CMS均发现一种新的粒子,具有和科学家们多年以来一直寻找的希格斯玻色子相一致的特性。

  希格斯玻色子是物理学基本粒子“标准模型”预言的一种自旋为零的玻色子,因1964年提出“希格斯机制”理论的英国爱丁堡大学物理学家彼得·希格斯而得名。“标准模型”预言了62种基本粒子的存在,希格斯玻色子是最后一种未被证明存在的基本粒子,由于它难以寻觅又极为重要,因此也被称为“上帝粒子”。

  彼得·希格斯提出了希格斯场的存在,并进而预言了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假设出的希格斯玻色子是物质的质量之源,其他粒子在希格斯玻色子构成的“海洋”中游弋,受其作用而产生惯性,最终才有了质量。尔后所有粒子在除引力外的另外三种力的框架中相互作用,统一于“标准模型”之下,构筑成大千世界。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