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中国科学家说,抽干稻田从而减少甲烷排放

2009.5.25

  一个堆积了水稻秸秆而未落干的稻田

  一项研究表明,如果对那些持续淹水的稻田在水稻生长季节进行一次以上的落干,同时合理利用稻草,全球范围内稻田甲烷排放量将减少30%。

  甲烷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一种主要温室气体,通常在缺氧环境下通过有机物质分解而产生。淹水的稻田是甲烷排放源之一。

  “把稻田落干可以使有机物质不被积水覆盖,这样他们就可以在有氧环境下分解。” 该项研究组组长、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颜晓元说。

  研究小组称,如果落干稻田和合理利用稻草(收割后剩下的稻秸秆)结合起来,一年下来可以减少760吨甲烷排放,相当于当前全球稻田甲烷排放总量的30%。

  对于水稻收割后留下的湿润稻草的利用处理,传统作法是在换季期间将它们晒干烧毁或者直接还田,为下一季水稻提供养份。但是,这样做的话,当稻田再次淹水,稻草中存留的有机微生物就会在缺氧状态下分解产生甲烷。

  颜晓元和他的同事称如果将前一季的稻草在农休季节、不淹水的土壤中分解,就可以大幅减少甲烷的排放,同时还能保证为土壤补充一定的养份。

  事实上,研究报告中提出的两种减排方法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被零星使用,但是据国际水稻研究所水稻和气候变化规划工作组专家Reiner Wassman说,这项研究是同类研究中最为新近的。

  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教授斯Stanley Tyler告诉本网站说:“长期淹水和雨水灌养的水稻田是位数不多纯粹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甲烷排放源。这同时意味着人类最有可能在稻田减排方面上有所作为。”

  不过Wassman提醒说,由于这两种减排方式尚未在全世界范围内大范围试验过,其可行性还有待验证。

  该研究成果刊登在4月份的Global Biogeochemical Cycles上。

  链接到Global Biogeochemical Cycles的论文摘要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