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同济973首席JBC发表新成果

2015.3.30

  三月二十六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刊登了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康九红课题组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题为“A Motif from K216 to K222 in Human BUB3 Is A Nuclear Localization Signal and Critical for BUB3 Function in Mitotic Checkpoint”。本文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为康九红实验室副教授朱颂成博士。

  康九红教授现任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党总支书记,主要从事细胞外信号调节表观遗传、基因转录及细胞命运决定等的机制研究。1998年以来,主持多项国家基金委、科技部、教育部和上海市等科研项目,在Cell、Nature、Nat Immunol等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发表研究论文70余篇,SCI他引千余次。朱颂成博士2002年获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博士学位,2002年至 2007年在美国科罗拉多大学波尔得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2008年至今在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从事干细胞、肿瘤及有丝分裂监测点相关的表观遗传学和信号传导研究,曾在JBC、Cell Research、Stem Cells等学术期刊发表研究论文。

  人类BUB3是一个关键的有丝分裂检验点因子,可识别着丝粒元件并将其他着丝点分裂检验点分子招募到独立的着丝点上。但是,负责其定位的关键氨基酸残基尚未确定。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将BUB3中从K216到K222的一个基序确定为它的核定位信号。研究人员发现,具有这一基序缺失(DEL216-222)的一个BUB3突变体,定位于细胞质和细胞核,不同于野生型BUB3专门的核分布。

  进一步的分析表明,残基E213、K216、k217、k218、Y219和F221,而不是K222,有助于核定位。有趣的是,核定位信号对于 BUB3的着丝点定位也至关重要。缺失突变体Del216-222和微小突变体(在QE区域具有四残基的改变),并没有有效地定位于着丝粒或调解有丝分裂检验点阻滞。

  蛋白质相互作用数据表明,QE突变体能够与Bub1、Mad2和BUBR1相互作用,但它与着着丝粒部件CENP-A和KNL1的联系受损。研究人员发现,在CENP-A中从L61到L65的一个基序参与了细胞中Bub3和CENP-A的联系,然而,进一步的分析表明,CENP-A与BUB3不发生相互作用,且不影响BUB3的定位。

  总而言之,这项研究在人类BUB3中发现了一个基序,与它的细胞核和着丝粒定位有关。该研究还发现,着丝粒组件CENP-A的L61-L65基序,对于它与BUB3的关联至关重要。鉴于BUB3和CENP-A在有丝分裂检验点、减数分裂和肿瘤抑制中的重要性,我们应该在这些生物学过程背景下进一步调查这种相互作用,以大大增强我们当前对“BUB3和CENP-A的功能及机制”的认识。这些研究结果有助于剖析BUB3在有丝分裂检验点信号中的作用机制。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