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植物浮床现身秦淮河 能吸收污染物还能美化河道

2012.8.16

  

中山南路桥下的水面“绿化带”。

  近日,网友“闹闹龙飞虎”发现,中山南路桥下的内秦淮河水面上多了一种新颖的“绿化带”。植物被栽种在用绿色材料制成的同心圆镂空处,约四个并排,构成了一个梯形浮床。生活污水由堤岸的排水孔落下,恰好被浮床“拦截”。专家称此浮床有净化水质的作用。但采访中记者发现,不少市民质疑其环保用途。河海大学课题组的相关负责人表示,污染治理是系统工程,水生植物浮床目前还处在试验阶段。

  “绿化带”构成梯形浮床

  扬子晚报记者昨日中午来到中山南路桥下,发现了网友所说的水面“绿化带”。美人蕉、鸢尾花等植物的根系透过绿色底座中间的小孔固定在水面上,底座由四个并排的绿色材料制成,构成了一个梯形浮床。生活污水由堤岸的排水孔落下,正好被植物挡住。在感觉新颖的同时,记者也心生疑问:“绿化带”靠南的植物叶面油亮、青翠,长势良好,靠北的植物却“耷拉”在浮床上,中间有些孔甚至没有植物。

  这是怎么回事?带着好奇,记者沿内秦淮河道找寻到了几处同样的水面“绿化带”,它们大多有这类问题,有些甚至还附带着“垃圾”。市民吴先生称可能是生活污水冲刷造成的,“以前真没注意过这个,还蛮好玩的,可能是环保用的吧,不过这边水又脏又臭,估计起不到什么效果。”吴先生说。在采访中,大多数市民表示第一次看到这种水上的“绿化带”,且并不知道它的作用。

  市民担心“治标不治本”

  扬子晚报记者现场联系了南京的一位植物学专家,听明描述后,他向记者解释,这种新颖的水生绿化,应该叫“真空体水生植物种植浮床”,已经获得了国家ZL,去年还曾经在南京市节能减排成果展上亮相过,主要的作用是净化水质,美化环境。

  了解了基本作用后,记者再次采访了中山南路桥附近的居民,王阿姨说:“这个水的问题不是一天两天了,一到夏天就特别臭,种上绿化带也没用!不过花倒是蛮好看的。”武先生则表示:“政府可以尝试下,不过恐怕没用,治标不治本。”记者发现,大多数居民并不看好这种水生植物浮床的环保作用。

  专家称能起一定作用

  带着市民的疑问,扬子晚报记者联系了市政建设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此技术目前还处在试验阶段,其原理及作用还需请教河海大学课题组的专业人员。扬子晚报记者随后联系上了河海大学课题组的专业人员,“这种技术主要利用浮床底部植物根系的截流作用,拦截管道排水中大颗粒的悬浮物,吸收河道中的部分氮磷等污染物,同时利用水生植物的景观效果美化河道。”他向记者解释。据他介绍,这种技术今年五六月份才开始应用在内秦淮河中段的治理中,目前调查显示,的确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距离市民对水环境的要求仍有一定的差距。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治理水污染光靠这一个小小的绿化带肯定是不行的。雨污分流仍然是污染治理的关键,污水被全面截流后,再配合水上绿化等技术,水环境质量还会有较大的改观。”他还向记者坦言,有些市民总是往河道里面扔垃圾,不仅增加了浮床的维护量,也对水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为我们不可能天天在河道上检查,所以觉得很无奈,曾经还试验过一种滤网,增加截污效果,不过很快就变成了‘垃圾箱’”。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