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红细胞平均指数还可以这样用

2021.5.07

这天实习生小A满脸兴奋的跑过来说“老师老师,我发现了一个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标本”。

“你怎么知道,涂片看啦?”我也有点好奇,毕竟工作这么多年还没发现过一例。

“没有......”小A有点丧气,没那么兴奋了。

“那你怎么确认它是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的?”我有点不解。

“你不是说MCHC增高的就是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吗?”小A显得比我还疑惑。

看着那疑惑而又求知真切的眼神,我从新给他讲了红细胞平均指数的在工作中的应用。在小A满足而敬佩的神情下,我更觉得有必要把这些传播给新人小白们。

红细胞平均指数:红细胞平均容积(MCV),指每个红细胞平均体积的大小,以飞升(fl)为单位;

红细胞血平均红蛋白含量(MCH):指每个红细胞内平均所含血红蛋白的量,以皮克(pg)为单位;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指平均每升红细胞中所含血红蛋白浓度(g/L)。

这三个指数的应用,我粗略概况了一下,大概分五类:1.发现标本错误;2.发现系统误差;3.发现随机误差;4.发现特殊病人;5.用于室内质控,现在我们就分开来讲:

1. 发现标本错误:平时工作中,标本张冠李戴的情况并不少见,应用这三个指标,很多时候我们就可以及时的发现这种张冠李戴的现象。对于同一个人,短期之内(我也不知道短期到底是多短),这三个均值是不应该有大的变化的,国际血液学复检专家组推荐的41条自动CBC和DC复检规则里就明确了如果前后两次MCV的结果相差超过5%,就应该确认标本的正确性。

当然如果病人近期有输血或者贫血治疗的话(缺铁贫补铁,巨幼贫补叶酸vitB12等),那这些指标是会有变化的,因此碰到这三个均值变化较大的,我们都应该确认一下标本的身份。另外,如果MCV正常或增高而MCHC反而小于300,那此时我们就要询问病人是否有输液后其他特殊情况了。

2. 发现系统误差:我们都知道MCV=HCT/RBC,MCH=HGB/RBC,MCHC=HGB/HCT,这些参数之间存在换算关系,而只有RBC,HGB,MCV是由仪器直接测出来的,其他都是计算出来的,因此这三个均值对仪器检测的结果的准确性就有放大作用,比如当仪器测定的HGB稍偏高,而同时RBC又稍偏低,但它们都还在控,此时MCHC会把HGB和RBC的偏差放大,导致MCHC偏高而失控,让我们能及时发现微小误差。

其次,曾经看过这样一篇报道:有人在做浮动均值法(后面会讲)统计MCV,MCH,MCHC时,发现它们统计的值跟国际推荐通行值(MCV:87-90,MCH:29-30.5,MCHC:330-340)偏差较大,推测是MCV结果稍微偏高了,后经从新校准后统计值就非常接近国际推荐通行值了。

3. 发现随机误差:血细胞分析作为常规即时项目,一般要求10-30分钟出报告,且检测前需要混匀标本,因此很多不合格标本如:溶血,脂血,乳糜血等或者出现冷凝集等特殊情况,由于时间和检测现实限制,检验前是比较难以发现,因此在审核报告时怎么发现这些特殊情况,就很需要我们的内功了,此时这三个均值发挥神武的时刻就到了。国际血液学复检专家组推荐的41条自动CBC和DC复检规则还明确了如果MCHC超过参考区间20以上,那就要检查标本是否脂血,溶血,凝集或者为球形红细胞了。

大量的研究指出:脂血标本(TG>4.02标本)会导致HGB假性偏高,而RBC,MCV变化不大,从而导致MCH,MCHC偏高。溶血标本会使RBC假性偏低,而HGB,MCV变化不大,从而导致MCH,MCHC偏高。至于冷凝集导致的结果误差,由于其纠正前的检测结果非常异常,尤其是MCHC高得离谱,因此这样的报告基本不可能发出去。但有一点我们需要非常注意:对于贫血的标本,尤其是缺铁贫,由于其本身MCV,MCH,MCHC都是低的,如果发生脂血或溶血, MCH和MCHC增高得不明显,此时就可能导致漏诊和误诊。这时我们就需要另外一条秘籍了:红细胞的“3规则”,即:3×RBC=HGB,3×HGB=HCT,溶血和脂血的时候,往往结果是不符合“3规则”的。

4. 发现特殊病人:我们的小A同学以高MCHC值来推测发现了球形红细胞病人,其实也不是不无道理。在临床上,只有极少数的病人会出现高MCHC,比如:球形红细胞增多症,长期缺氧或高原人民,高渗性脱水的血液浓缩病人等。因此发现高MCHC结果,在排除标本或仪器异常后,应该跟医生或病人沟通一下,是否有这些特殊情况。

另外,MCV,MCH,MCHC这三个指标可作为多种贫血的早期反映指标,比如缺铁贫,巨幼贫,地中海贫血等。在RBC,HGB还没开始变化或者未达到贫血标准之前,这三个均值已经早就发生异常了。很多研究也在用MCV,MCH,RDW-SD,RDW-CV来筛查及区别地中海贫血和缺铁性贫血。林金端等人的研究表明MCV79.7fL、MCH26.7pg、RDW-CV13.3%、RDW-SD37.9fL可作为地贫筛查的临界值,而且MCV+RDW-SD的特异性高达99.1%,MCH+RDW-SD的敏感性高达96%。在区分地贫和缺铁贫时,RDW是个很好的指标:地贫RDW正常,缺铁贫RDW偏高。

5. 用于室内质控:浮动均值法又叫X-B法,是Bull设计的一种用于血液学质量控制的方法,是不需要质控品而只需要患者检测数据的质控方法。浮动值质控法是建立在连续测定20个患者红细胞平均指数[(MCV、MCH、MCHC)的多组数据均值基础上,将多组数据均值进行统计分析,适合于日标本量大于100份标本的综合性医院使用。其控制限一般浮动在±3%内。笔者所在单位就一直有用这种方法作为商品质控的补充,效果一直很好,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查询资料进一步了解。

以上大部分是个人经验,有误之处欢迎大家指正或补充。如果大家感兴趣,那我就斗胆留个题目供大家讨论一下:临床上脱水的病人并不少见,脱水根据渗透压可分成高渗性脱水、等渗性脱水、低渗性脱水,那这三种脱水的血细胞分析的MCV、MCH、MCHC分别有什么改变了?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