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Cell重大发现:基因表达其实没那么随便

2015.12.21

  我们都知道,就算在同等条件下培养基因相同的细胞,它们的行为方式也不会完全一致。那么,这种细胞差异是随机产生的么?这是生物学的一个核心问题。

  过去人们普遍认为,随机分子过程(被称为随机噪音)是造成上述差异的主要原因。数十年来,这一观点得到了大量实验和理论模型的支持。现在,苏黎世大学的一项重大发现对这一理论提出了挑战。这项发表在Cell杂志上的研究指出,人类细胞中细胞核与细胞质的空间分隔,形成了某种被动过滤器。这种过滤器抑制了随机噪音,使人类细胞能够精确调控单个基因的活性。

  基因激活之后,DNA中储存的遗传信息被转录为信使RNA。Lucas Pelkmans教授及其研究团队发现,细胞核的随机性明显比细胞质大。 “我们可以很好的预测细胞质的转录本丰度,相比之下细胞核的随机性要大得多,” 文章的第一作者Nico Battich说。

   “我们可以把细胞核想象成盛放新生mRNA的漏桶,需要表达的mRNA慢慢渗漏到细胞质中。正因如此,mRNA生产过程中的随机噪音难以干扰细胞质中的基因活性。”

  研究人员运用自己的新方法,检测了活跃基因生产的每一个分子。“过去在许多情况下我们只能研究单细胞中的少数基因,这些基因需要进行遗传学修饰,”文章的另一位第一作者Thomas Stoeger博士说。“我们意识到单个细胞间的基因活性差异很大,但成像微小的生理细节能预测每个细胞的基因活性。”

  文章指出,细胞质的转录本丰度可变性较大,这种可变性主要是基因造成的,随机性非常小。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转录本滞留和转运,有效缓冲了哺乳动物基因表达中的随机转录波动。细胞的空间划分将转录噪音限制在细胞核中,防止它干扰细胞质中的转录本丰度。这些发现为进化生物学、生物技术、医学等领域带来了重要的启示。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