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剖宫产子宫切口愈合不良

2018.8.28

  剖宫产子宫切口愈合不良发生在子宫下段切口两端,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常常发生晚期产后流血等临床症状。超声能够显示剖宫产术后子宫下段切口的愈合情况,以往报道多为B超、经腹部超声检查,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无需充盈膀胱,直接贴近观察目标,可清晰显示切口处声像图及血流情况,可为临床提供有价值信息。现将我院2000年1月~2008年1月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愈合不良16例超声诊断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在我院2000年1月~2008年1月间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中,用超声检查筛选出术后同时出现腹痛、发热、晚期产后出血者16例。检查时间:术后7~56 d。 
  1.2检查方法 Aloka-5500彩超,阴道彩超探头频率5.O~9.O MHz。全部受检者先常规经腹部超声检查,然后排空膀胱,阴道探头套避孕套缓慢置入阴道内,扫查子宫形态、回声;着重观察子宫下段表面,肌层、内膜线的连续性,宫颈、宫颈管、宫腔等回声;彩色多普勒血流频谱观察子宫下段前壁处血流分布及血流参数,记录结果。 
  1.3结果 检查结果:5例经阴道超声声像图表现为子宫下段表面略隆起,肌层回声欠均匀,可见点状强回声,未见明显血流信号;经腹部超声仅表现子宫下段回声欠均匀。6例经阴道超声声像图表现为子宫下段隆起不平,肌层回声不均匀,可见稍低回声区,边界欠清,范围<3.O cm,内膜线略不连续,近浆膜层可见少许点状血流信号,RI:O.47―0.56;经腹部超声呈现下段低回声,边界模糊,内膜线显示不清,血流不显示。3例经阴道超声声像图表现为,子宫下段包块形成,呈强、低回声团,不均匀,子宫表面不平,内膜面不连续,包块内部可见血流信号,RI:0.45―0.59;经腹部超声:可见子宫下段包块,边界不清,内膜线显示不清晰,血流呈稀疏点状。2例经阴道超声表现为子宫表面混合回声包块,官腔积液,内膜线不连续,包块延伸至宫颈管处。治疗结果:1例术后间断出现阴道流血,反复多次经腹部超声检查仅发现子宫下段回声不均匀,术后56 d经阴道超声检查发现子宫下段左侧壁隆起,形成包块,表面有小动脉呈现五彩镶嵌的血流信号,预示可能出现子宫破裂,故行子宫次全切除术,余全部行保守治疗。 
   
  2讨论 
   
  近年来,剖宫产率不断上升,并发症也逐渐增多。因子宫下段切口愈合不良造成阴道大出血并不罕见,故对子宫下段切口愈合不良的早期发现、及时治疗非常重要。临床医生只能凭借术后出现的症状、体征间接诊断。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无需充盘膀胱,直接贴近目标,图像清晰,血流显示佳,可为临床提供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 
  子宫下段切口愈合不良与多种因素有关。子宫下段切开时子宫动脉向下斜行分支的阻断,造成局部供血不足,加上术区止血不良,使血肿形成,感染,组织坏死。切口选择过高,缝合时肌层不易对齐;过低,宫颈纤维组织多,血供少,影响愈合。另外缝合技术不当,缝合不紧,使血肿形成;缝合过多、过密影响血供,造成愈合不良。 
  子宫下段切口处声像图的形成原理:最初子宫切口边缘由胶原束碎片及纤维蛋白束粘合,同时切口局部血管扩张充血,淋巴细胞浸润,术后3 d开始出现肉芽组织,术后5d形成典型肉芽组织,瘢痕形成部位宫腔内面开始出现内膜腺体。术后20 d瘢痕肌肉化,但不能恢复至术前状态。切口处胶原纤维和纤维蛋白聚集、肉芽形成等与肌层形成声阻抗差、回声较低、后方回声增强,有的可见肠线的点状强回声。如愈合不良,伴炎细胞浸润、水肿、出血,切口处形成不均匀的低回声包块,边界欠清,子宫下段表面隆起,病变合并缺血、感染、坏死,形成不规则形强、低回声包块,表面明显外突,有的可出现液性腔。内膜面的观察有助于诊断愈合不良。严重愈合不良时形成包块,肌层回声不连续,内膜面回声中断,出血血肿沿着切口处向宫颈管延伸,官腔出现暗区及弱回声点。瘢痕处及愈合不良形成的包块往往伴有后方回声衰减。产后病人体胖、腹壁切口、膀胱充盈程度等多种因素均可造成经腹部超声检查图像不满意,血流分布情况显示不佳。经阴道彩超无需充盈膀胱,由于与着重观察的子宫下段及宫颈部贴近,高频率探头可提供直观清晰图像,对细微结构的显示尤其是对子宫下段内膜面连续性的观察,观察包块处有无血管分布、包块有无侵蚀子宫肌层小动脉,显示病变处小动脉的显露并测量血流参数等均优于经腹部超声。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愈合不良的研究有重要价值,对观察瘢痕子宫再妊娠、子宫下段切口处异位妊娠及指导避开瘢痕的宫腔操作等均有重要临床意义。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