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第22届全国色谱会圆满闭幕 再享色谱新技术盛宴

2019.4.23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2019年4月23日,中国化学会第22届全国色谱学术报告会及仪器展览会圆满落下帷幕(相关报道:第22届全国色谱会在沪召开 5位专家获中国色谱贡献奖)。闭幕式前,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张玉奎院士、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张先恩研究员、清华大学张新荣教授、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关亚风研究员、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马光辉研究员和湖南大学谭蔚泓院士带来了精彩的大会报告。闭幕式上,大会颁布了15个优秀青年口头报告奖和25优秀墙报奖。

83517_201904231620441.jpg

会议现场

83517_201904231621214.jpg

大会报告主持人:复旦大学杨芃原教授

83517_201904231621213.jpg

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张玉奎院士

  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张玉奎院士带来了题为《色谱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的报告。

  张玉奎院士介绍了大化所色谱学科的发展,从上个世纪50年代-60年代开始进行气相色谱多元组分分离研究,研究出了第一根填充色谱柱;1962年研制出第一台气相色谱仪;1963年将色谱应用于石油化工和军工等领域;70年代-80年代开始高效液相色谱理论和柱系统研究;1985年建立了国家色谱研究与分析中心;90年代开始智能色谱的研究;2008年成立了中国科学院分离分析化学重点实验室。

  五十年代建立色谱学科/石油(体积色谱、GC);六十年代开始军工领域的研究(火箭推进剂);七十年代开始高效液相色谱的研究;八十年代开始智能色谱研究(专家系统);九十年代开始复杂体系的研究(环境、生化、天然产物);21世纪初开始组学的研究,包括蛋白组、基因组、代谢组、本草物质组等。

  张玉奎院士还分享了柬埔寨提克油、红鹰五号、东北冻鸡会战和茅台酒香料成分研究等小故事。随后,张玉奎院士介绍了高效液相色谱填料及色谱柱的发展:硅胶分离介质5-10微米,化学键和固定相(C18、C8、苯基、离子交换、氰基)K-1色谱柱等。

  张玉奎院士表示今天的质谱需要更高峰容量的色谱。最后,张玉奎院士分享了50年来的论文发表数情况,他表示50年来色谱技术久盛不衰。

83517_201904231621212.jpg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 张先恩研究员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张先恩研究员带来了题为《合成生物学及分析化学》的报告。

  张先恩回顾了过去150年时间生命科学里程碑事件,每50年就有一个大事件发生,1859/1900年经典遗传学建立,1950s发现DNA双螺旋结构,2000年启动和完成了人类基因组计划HGP。在合成生物学方面,早在1913年,美国Ledus就提出了合成生物学与生命机制,2013年生物合成了半青蒿素,后来中国在合成生物学方面也发表了很多很好的文章。

  张先恩表示合成生物学的科学意义有: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开创了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及基因生物技术;人类基因组学,“读基因组”生命科学进入组学时代和系统生物学时代;合成生物学,“编写基因组”,生命科学进入设计与重望生命时代。

  合成生物学是具有颠覆性的,它突破了生命科学的现有认知,是生物柔性体系与工程刚性理念的不协调,对传统产业技术路线有颠覆作用,是高阶合成生物体系。

  合成生物学主要任务是针对工业合成、合成医学、高效农业、环境安全的重大技术需求,以实现性人工合成生物及其重大应用为目标,设置3+1的个主要任务、包括11个任务模块、47研究方向,重点解决合成生物设计的基本科学问题,提高人工生物体系的构建能力,创新合成生物关键技术,提高合成生物使能技术与安全评估等基础能力。

  分析化学在合成生物学中的机会包括:基因组学,先进的测序技术、转录组;代谢组学分析,代谢流分析(底物、中间代谢物,产物);细胞微环境分析,ROS、pH、离子、细胞微区;合成生物传感器,细胞传感器、复合酶组装及顺序催化传感;纳米生物器件,自组装合成DNA器件,RNA器件,蛋白器件。合成生物学对于分析化学的需求是增加通量、动态、高灵敏。

83517_201904231621211.jpg

清华大学化学系 张新荣教授

  清华大学化学系张新荣教授带来了题为《质谱单细胞代谢物分型研究》的报告。

  张新荣表示近年来单细胞蛋白质组分析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张新荣介绍了一种单细胞液滴萃取Pico-ESI-MS方法,可应用在细胞分型中的研究中;建立了一种免标记流式细胞分析,可以做正负两种离子的研究,此方法可应用于单细胞成像和组织成像。张新荣还介绍了一种真空紫外激光解吸电离质谱法,以及SIMS和VUV-TOF对海拉细胞的二维离子成像。

83517_201904231621078.jpg

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关亚风研究员

  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关亚风研究员带来了题为《液相色谱仪微型化的思考——下一代液相色谱仪器》的报告。

  关亚风首先介绍了液相色谱仪技术的发展,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发展常规HPLC的同时,科学家也在发展微柱液相色谱技术,生物技术的发展极大的促进了nano-LC-MS的发展。十几年前,UPLC的出现使分析速度提高了5倍,理想条件下可以提高10倍。这已经接近传统设计理念以及合理的经济性所能达到的极限。

  下一代液相色谱仪需要大幅度提高分析通量,单台仪器能够同时分析4个甚至16个样品,每个样品的分析速度与UPLC相当,而总的流动相消耗、色谱填料消耗与单台UPLC仪器相当,甚至有所减少,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关亚风表示下一代微型液相色谱仪的发展重点是需要整机的流路结构、微流量高压输液泵、输液梯度的控制、检测池体积的要求等。

  关亚风表示流路结构采用多歧板设计思想。进样阀的定体制作在多歧板上,检测器也部分制作的多歧板上,色谱柱与进样阀、切换阀与检测器之间都是直接相连,不需要连接管路。在微流量高压输液泵中,关亚风介绍到了梯度注射泵、热膨胀泵、电渗泵等。在检测器方面,关亚风还介绍了双波长UV-LED吸收光谱检测器和高灵敏发光二极管诱导荧光检测,μ-LC柱关键部件-无死体积接头等。

  他介绍到了课题组最新研究成果——小型荧光检测模块,此模块将光源、整个光路、荧光检测器、控制电路全部在这个模块里,总功耗1W。

83517_201904231621077.jpg

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马光辉研究员

  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马光辉研究员带来了题为《新型色谱分离填料促进蛋白质药物和疫苗分离纯化的创新》的报告。

  马光辉介绍到一种微孔膜乳化法,微孔膜乳化法成功制备出均一液滴,反相(W/O)高温膜乳化技术制备尺寸均一、可控的琼脂糖凝胶微球。研制出了全自动系列膜乳化设备和均一孔径膜,推动了膜乳化科学研究和新方法的转化成功,将琼脂糖生物色谱填料产业化,目前均一技术和琼脂糖微球填料在300多家单位应用。

  为了提高分离精度和速度,马光辉创建了高粘度体系的均一、小粒径、高强度微球制备新过程,开发了生产用的30-40微米和分析用的6-8微米两大类系列产品。

  在解决疫苗等超大分子分离纯化效率低等问题,马光辉建立了微球结构控制的理论和技术体系,提出了新型制备方法——胶团溶胀法,发现了超大孔微球提高类病毒颗粒的稳定性。实现了用色谱法纯化乙肝疫苗。

83517_201904231621076.jpg

湖南大学 谭蔚泓院士

  湖南大学谭蔚泓院士带来了题为《疾病的分子分型和精准诊断》的报告。谭蔚泓介绍了流式细胞仪、热泳技术与外泌体、质谱流式分型方法在利用DNA核酸适体进行疾病分子分型中的研究。

  谭蔚泓院士利用大量的细胞核酸适体来对病人样本对细胞进行分子分型,基于流式荧光对白血病病人样品的分子分型进行研究,基于热泳技术辅助的外泌体对早期诊断和肿瘤分类进行研究,基于质谱条形码对癌症病人样品的分子分型进行研究。

  随后谭蔚泓院士介绍了一种质谱流式细胞仪,其工作流程:金属标签抗体标记的细胞进入流式细胞仪,细胞逐个通过ICP质谱装置,进行离子化,在TOF中分离不同质荷比的离子碎片,对每个细胞各种金属标签进行质谱检测。质谱流式细胞仪具有高通量(可同时检测>100个通道),简化实验流程,节约样品和试剂,高分辨,高稳定性等优势。

闭幕式

83517_201904231621071.jpg

闭幕式主持人: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国旺研究员

83517_201904231621075.jpg

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张丽华研究员公布优秀青年口头报告奖名单

83517_201904231621074.jpg

岛津公司市场经理徐海波和张玉奎院士为优秀青年口头报告奖获得者颁发证书

83517_201904231621073.jpg

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康经武研究员公布优秀墙报奖名单

83517_201904231915061.jpg

安捷伦大中华区市场总监郑欣和张玉奎院士为优秀墙报奖获得者颁发证书

  本次大会优秀青年口头报告奖获奖者由岛津公司赞助,优秀墙报奖由安捷伦公司赞助。

83517_201904231629341.jpg

复旦大学张祥民教授致闭幕辞

  张祥民表示本次大会共有1023人参加,52家厂商参展,7家媒体/期刊报道此次大会。最后,张祥民对此次会议参会者、参展商以及所有工作者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

文章提到的专题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