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颈部恶性血管球瘤病例分析

2022.1.05

患者男性,68岁。发现右颈部渐大性肿物3月就诊。患者右颈部肿物约“指甲盖”大小,近2月肿物进行性肿大,伴阵发性疼痛并向头顶部放射。查体:右颈部触及一活动度较差、不规则形肿物,质中等,轻微压痛。超声检查:右颈部颈动脉内侧旁见约8cm×4cm×6cm的实性肿块,与甲状腺分界不清,肿块包膜尚清,边缘不规整,内部回声低,分布不均匀,CDFI显示肿块内部见稍丰富的条状血流信号,肿块累及甲状腺右叶、峡部及部分左叶,其回声减低,血流信号分布紊乱,双侧颈部见多个肿大淋巴结,轮廓清楚,形态饱满,内部结构大部分被破坏,回声低弱,CDFI内部见杂乱彩色血流信号。超声检查提示:右侧颈部实性占位并颈部淋巴结回声异常,考虑恶性病变(图1,2)。

 1-2.png

图1A,1B右颈部肿块二维超声检查,可见右颈部约8cm×4cm×6cm的实性肿块,包膜尚清,边缘不规整,内部回声低,分布不均匀;图2右侧颈部CDFI检查,显示肿块内部呈杂乱彩色血流信号

 

头颈部CT:右颈部占位,考虑甲状腺恶性肿瘤可能性大;上腔静脉、右侧颈内静脉栓塞,考虑癌栓。胸部CT及DR显示:双肺多发转移灶(图3)。穿刺病理:右颈部肿物活检组织,中度异型,可见核分裂像>5个/50HPF,见肿瘤性坏死(HE×400),结合免疫组化标记考虑为恶性血管球瘤;免疫组化标记结果:CD99(部分+)、Collag-4(+)、ki-67:60%(+)(图4),病理诊断:恶性血管球瘤。

 3 4.png

图3胸部DR显示双肺多发转移灶;图4肿块穿刺病理,中度异型性,可见核分裂像>5个/50HPF,见肿瘤性坏死,病理诊断:恶性血管球瘤

 

讨论

 

血管球是一种正常的组织结构,位于真皮网状层下,具有调节体温的作用,血管球瘤(glomus tumor,GT)为源于血管球细胞的软组织肿瘤,发生于动静脉吻合处,好发于肢端及甲床下,多为单发,也可多发。GT是一种小型血管瘤,较少见,占软组织肿瘤不到2%,临床以良性为主,恶性血管球瘤(malignant glomus tumor,MGT)发生率极低,占GT的比例不足1%。

 

典型临床表现为:自发性间歇性剧痛、难以忍受的剧痛和疼痛的冷敏感性。MGT因其发病率低,目前均为个案报道,相关文献报道发生于甲床外的有胃、肺、外阴、肋缘肌间、椎管及胸椎等,就其罕见性,临床上易产生误诊及漏诊。高频超声能够直观的探查浅表瘤体的位置、大小、形态、与周围组织及大血管的关系,对于血管球瘤的定位及定性具有一定的优越性,CDFI也为其诊断提供重要信息。高频超声检查的分辨率高,廉价、无辐射,多切面显像等优势,也可在其引导下进行穿刺活检。

 

鉴于本例肿块发生位置及发展情况,需与甲状腺髓样癌及颈部鳞状细胞转移癌相鉴别,甲状腺髓样癌来源于甲状腺滤泡旁细胞,多表现为纵横比<1的实性低回声肿块,囊性少见,可有粗钙化,CDFI血流信号较丰富,早期可有淋巴结的侵犯,TG、CT等免疫组化标记可予以鉴别,根据免疫组化AE1/AE3、EMA、p40与p63等可与颈部转移瘤相鉴别。

 

发生于甲床下的GT,综合其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较易诊断,而发生于甲床外的不典型的MGT,发生率低,临床表现及相关辅助检查缺乏特异性,故在其诊断过程中应更加谨慎,最终依据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结果进行诊断。恶性血管球瘤的侵袭性较高,易发生局部浸润及远处转移,且其发展过程中会引起骨质破坏。本例患者随访已死亡。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