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腘窝囊肿诊断中的价值

2018.8.07

  腘窝囊肿亦称为贝克(Baker)囊肿,是膝部最常见的滑膜囊肿之一[1],早在1840年被Adams认识,Baker在1877年对它予以描述并以其名字命名为Baker囊肿。临床上常表现为腘窝触及异常包块,以往常通过临床症状和体格检查加以判断,缺乏直接的、客观的影像学检查方法。现将术前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9例患者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腘窝囊肿的诊断及其在术前分型中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于2009年4月~2013年4月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腘窝囊肿患者19例,男7例,女12例,男:女为1∶1.7。年龄26~76岁,平均48岁。50岁以上者15例,占78.9%,<30岁者4例。单侧单病灶17例,其中右侧7例,左侧10例,双侧双病灶2例。腘窝扪及肿物12例,膝关节肿痛8例,关节活动障碍2例,无症状查体发现6例。 
  1.2仪器与方法 
  仪器采用GE S6和DC-7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使用高频探头,频率范围8~12 MHz,检查体位以俯卧位为主,范围较大时可结合侧卧位,充分暴露检查部位后,双侧对比多切面扫查腘窝,发现异常肿块后,观察肿块所在解剖位置以及形态、囊壁结构及囊腔内部回声改变,分别在屈膝前后测量大小,彩色多普勒检测肿块囊壁、分隔及内部有无血流信号显示。 
  2 结果 
  2.1 超声检查结果 
  本组19例患者中,二维声像图主要表现:共探及囊性肿块21个,左侧12个,右侧9个,测量肿块大小范围:23 mm×18 mm×13 mm~102 mm×67 mm×56 mm,肿块均位于腘窝腓肠肌与半膜肌之间,形态呈椭圆形或不规则型,边界清楚,囊壁厚薄不均,内壁多不光滑,如封三图10。囊内未探及分隔的有5个,其余16个均可在囊腔内探及厚薄不均分隔光带,如封三图11,囊内透声好17例,透声差4例,其中有2例于囊内可探及强光团,并可见移动。彩色多普勒显示囊壁及分隔内均未见血流信号显示,如封三图12。 
  2.2超声分型 
  本次检查囊肿共21个,不同分型声像图改变如下:单纯囊肿型囊肿内壁光滑,多呈椭圆形或扁圆形,边界清楚,内囊液呈均匀无回声,屈膝后囊肿大小形态无变化,膝关节间隙无变化。分叶囊肿型囊壁厚薄不均,形态多不规则,后方可见管状或漏斗状结构向深部延伸,长短及走行不一,屈膝后观察囊肿变小,膝关节间隙增宽。囊液混浊型囊壁较厚,内壁不光滑,内可见密集点状或絮状回声,挤压或改变体位可见光点蠕动,屈膝后囊肿大小无变化。对超声所提示的分型与术后对比,1例误诊,超声对腘窝囊肿分型符合率为95.2%。腘窝囊肿术后病理证实分型与术前超声提示分型对应关系见表1。 
  3 讨论 
  腘窝囊肿依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腘窝囊肿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发病原因仍然不清楚,受累的膝关节内多无病变。继发性腘窝囊肿见于成人,并多伴有关节内病变。如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游离体、半月板撕裂、前交叉韧带撕裂、关节内感染及创伤等被认为可能是腘窝囊肿发生的原因。但到目前为止对腘窝囊肿的发病机制仍未完全明确,尚存在好多争议。朱敏[2]等认为正常人膝关节囊存在形成腘窝囊肿的解剖基础,即存在腓肠肌内侧头滑液囊(gastrocnemius-semimembranosus bursa,GSB),且GSB与膝关节相通或存在薄弱区域。崔立刚等[3]认为囊肿颈部自腓肠肌内侧头与半膜肌之间凸出是超声诊断腘窝囊肿的关键。 
  膝关节作为人体最重要的关节之一,结构复杂,活动量大,因而发病率高, 疾病种类繁多, 临床诊断较为困难。膝关节病变的超声检查具有独特的优势[4]。腘窝因其特有的解剖结构位置,非常适合超声检查,特别是高频超声技术应用。超声分辨率的提高,可以清晰显示腘窝解剖层次及周围组织关系等,还可通过观察屈膝前后变化来提示囊肿是否与关节腔相通,若屈膝后囊肿变化不大,膝关节间隙无变化,则囊肿与关节腔不相通;若屈膝后囊肿变小,膝关节间隙增宽,则囊肿与关节腔相通[5]。康利克[6]根据超声图像表现,将腘窝囊肿分为3型。Ⅰ型:单纯囊肿型,囊肿与关节腔不通;Ⅱ型:分叶囊肿型,囊肿基底部与关节腔相通;Ⅲ型:囊液混浊型,囊肿壁毛糙增厚,内见密集点状回声,呈悬浮状,可漂动。采用以上分型方法在超声检查时需要认真观察的是囊肿基底部与关节腔关系、囊壁厚度及内壁是否光滑、囊腔内透声情况。本组研究中根据以上方法进行分型,Ⅱ型和Ⅲ型均作出准确分型,1例Ⅱ型超声提示为Ⅰ型,符合率达95.2%,表明超声在分型上具有可行性和实用性。 
  腘窝部肿块涉及疾病较多,鉴别诊断有些缺乏可靠体征。常需与腘窝囊肿鉴别的腘窝肿块有:①腘动脉瘤,临床可触及扣及搏动性肿块且闻及血管杂音,超声检查探及肿块后,转动探头于囊性肿块二端壁结构可见与腘动脉相连,彩色多普勒于囊性肿块内可探及动脉血流频谱。②腘窝脓肿,临床上除可扪及肿块处,局部可见有红肿改变,囊内透声差,局部压痛明显。③腘窝脂肪瘤,于皮下脂肪层内探及实性肿块,长轴与皮肤长轴平行,肿块较软,受压可变扁。④淋巴瘤声像图表现为腘窝沿血管周围分布的低回声肿物,均为多发性,大多数边界清晰,大小不等,部分可见相互融合成团。CDFI示肿物内可见丰富血流信号,呈树枝状分布,呈高速高阻型[7]。   本组研究显示,通过超声检查能探及腘窝囊肿,并可准确直观地显示肿块的大小、形态、囊壁结构、囊腔内部回声及有无分隔,可通过屈膝前后变化判断囊肿与关节腔是否相通,而且还能了解囊肿与周围组织如肌腱、血管和神经的关系。在指导临床治疗上,超声不仅能够准确定位,还能提示囊肿与关节腔、周围血管及神经等手术时应注意组织器官,指导临床医生选择手术方式。刘武岩等认为超声对诊断腘窝囊肿准确无误,分型诊断也很确切,分型诊断的最大临床意义在于针对不同类型的囊肿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法[8]。针对腘窝囊肿的复发率较高这一特点,超声在对腘窝囊肿术后复发的临床随访简便、准确、无痛苦、无创伤[9]。超声、CT和MRI常用于腘窝囊肿的术前诊断。近年来国外多采用MRI作为腘窝囊肿的流行病学研究手段和诊断标准, 但其价格昂贵,国内难以广泛应用[10]。X 线有助于排除关节的骨病变,但对腘窝囊肿本身的诊断帮助不大。 
  综上所述,超声检查在腘窝囊肿的诊断率高,且可为术前分型提供丰富信息,可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针对腘窝囊肿术后复发率高、超声检查无创、重复性好、费用低特点,可在术后随诊复查中发挥重要作用。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