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科学精神:科学家的灵魂与皈依

2019.1.02

  如果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是知识分子的担当与期许,那么科学精神则是科学家的灵魂与皈依。

  公元前214年,罗马军队包围了叙拉古。叙拉古人先用阿基米德发明的起重机等工具把靠近岸边和城墙的船只抓起来,再狠狠地摔下去,又用强大的机械把巨石抛出去,打得敌人仓皇逃窜。

  最后,罗马人改用长期围困的策略,使得叙拉古终因弹尽粮绝而灭亡,正在沙盘上作画的阿基米德也未能逃脱罗马士兵之手。从此,希腊灿烂的文化开始走向衰败。

  滥觞于古希腊自由学术的科学,从其源初就展现出了自身震撼人心的力量。虽然历经时代与地域的变迁,对于科学究竟是要纯粹、独立,以“无用之用”为大用,还是要经世济国、征服自然,仍时有争议,但追求真理、遵循科学规律已成为科学精神的基本内涵,客观、诚实、严谨、公平也已成为科学共同体的价值共识。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60年来,《中国科学报》见证了新中国一代又一代科学家在风风雨雨中对于科学精神的坚守与捍卫,也记录了他们对于伪科学的无情抨击与揭露。

  李富斌,韩春雨,直至哈佛大学、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撤稿门”,一个个论文剽窃造假事件无所遁形。

  维护科学尊严,揭露邱氏鼠药、“水变油”骗局,针对“伪大师王林”事件,101位两院院士联合发出致全国知识界的公开信,号召回归科学精神、拒绝低俗迷信……在科学家们与伪科学宣战的征途上,《中国科学报》一直如影随形。

  从上世纪80年代“三峡工程”上马前的充分讨论到时至今日科学界对于“天河工程”不顾质疑仓促上马的批评,《中国科学报》始终在为重大工程的科学民主决策发声。

  针对奥数已成为诸多家长和孩子们“心魔”的现实,《中国科学报》推出了“该死的奥数”系列报道,针对网游对于青少年带来的不良影响,2018年两院院士大会期间17位院士联名提出“无网游日”……推动科学家对于社会热点发出科学之声,向来不缺《中国科学报》的身影。

  科学精神的维护既需要个体不屈不挠的努力,也需要体制给予良好的环境。从上世纪70年代末科技体制改革肇始,到近期五部门开展破“四唯”专项行动,《中国科学报》在营造科学精神的良好土壤和氛围上不遗余力。

  时至今日,我们也不能回避,对于科学精神的追求,仍有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一个令人触目惊心的数字是,从2009年至今,国内没有一家高校、科研单位主动站出来承担学术不端事件的责任和处理后果,而是均由媒体率先披露并展开调查。

  因此,维护科学精神,我们仍在路上。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