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医学天才跳楼 为何科学家的尸体比不上明星的眼泪?

2019.1.09

  01

  今天的热搜好生热闹啊。

  先是张雨绮和前夫朋友圈开撕。

  接着杨超越登上“2018年影响中国社会发展”的“中国新闻周刊”后,又登上了《人物》杂志。

  官方颁奖词是这么说的:

  “这个年轻女孩身上折射出一个时代普通人的奇迹与梦想”。

  然而,更多时代普通人的梦想却在被人扼杀,哪怕他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而这些人,大多都选择了科学家的道路。

  2018年12月13号,又一位研究生不堪重负选择跳楼。

image.png

  “同济大学有研究生跳楼身亡,家属称其遭导师压榨,每年365天几乎无休止、无偿为导师工作”。

  陆经纬跳楼前,与导师陆琰君的微信聊天最后一句是:

  “我去跳楼了,学院的章小清老师会和你谈的。”

  根据陆经纬父母公布的信息,

  2018年12月13日中午,陆经纬在实验室和自己远在芬兰的导师通过微信进行沟通。

  陆经纬向自己的导师表达了自己想要在2019年的6月份毕业,希望自己的导师能够让自己顺利毕业。并提出可以放弃正在为其导师撰写的两篇论文。

  但是陆经纬的正常的请求被陆琰君严厉的拒绝,还说你要是不完成那两篇论文并保证论文能够成功的发表,否则就不让他毕业。

  陆经纬不仅仅是一位研究生,更是一位研究天才。

  但奇怪的是,他自从进入导师陆琰君的实验室后,就判若两人。

  他在本科做毕业论文时,就能在SCI肿瘤权威学术期刊(影响指数13.2)发表学术前沿论文。

  然而到了硕士阶段,不仅成绩直线下滑,而且校方还在公告说:“该生在就读硕士期间,未有达到申请医学硕士学位要求的论文”。

  据父母所说,这是因为导师阻止他去上课,要求他强行彻夜留宿实验室工作所带来的恶果。

  而这位导师自从嫁给了芬兰人后,就常年留在国外,几乎没有回过国。

  读研后,陆经纬不仅患上严重的颈椎病,还两次在工作和学习的时候晕倒送医院抢救。

  即便在学生已经跳楼自杀,导师仍旧以“身体不适”为由,拒绝回国,哪怕学校停发了她的工资,她也拒绝对此事做出任何解释。

  02

  陆经纬在读研时,还曾经是导师的“得意门生”,作为招揽本科生的“看板娘”,到处进行宣传。

image.png

  而如今“看板娘”跳楼自杀了,导师却一句话都不想解释。

  这样的场景让我想起了当年武汉理工大学的陶崇园。

image.png

  他们在招人的时候,写的如此信誓旦旦,一定要倾尽全力培养你。

  然而等到该他们兑现诺言时,就开始言而无信了。

  那位陶崇园叫他“爸爸”的导师王攀,曾经公告上写明会补助生活费,会推荐他去国外读博。

  等到陶崇园毕业时,导师说过的话立马就不算数了,变成只能在自己手下读博。

  陆经纬被导师陆琰君招募时,入学方式明明是硕博连读,可是一进校就变成了仅仅是硕士免试,没过多久,还连硕士毕业的资格都没有。

  学校解释,这是因为陆琰君没有了博士生招生名额。

  但在我看来,这位导师连硕士招生资格都不该有。

  一个远嫁芬兰,基本不回国的导师,如何指导实验室研究里琐碎又具体的生物实验。

  而且这位导师多次强调自己根本拿不到任何课题资金。

image.png

  可她却要求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只在自己的世界里一起努力。

  那些学业有成,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的寒门子弟不明白一点。

  所谓“两耳不闻窗外事”为得不是科学,而是为了导师的个人前途。

  为此,他们帮导师洗衣拖地送饭,还成了家常便饭。

image.png

  杨宝德,28岁,生于湖北农村,父母打工为生。但在去年12月,女友与其失联,最后于灞河找到他的尸体。

  杨宝德生前的短信称:自从转了导师,每天都活在痛苦之中。

  除了陪导师吃饭、挡酒,导师还要求杨宝德浇花、打扫、拎包、拿水、去停车场接她、陪她逛超市、陪她去家中装窗帘等。

  有次杨宝德家人上午9点打电话,得知这个村里学历最高的孩子,正在导师家做卫生,还要替导师擦车。

  陆经纬则是在任何节假日里,无论走亲戚、回家、吃饭,都必须和导师请假。

  哪怕导师在国外也要用绳子套着你,让你去完成那些跟学业完全没有关系的任务。

  众所周知,在国内,研究生导师不是“老师”而是“老板”。

  而在国外,导师在下课时间,是基本找不到他的,因为那是他的私人时间。

  甚至上课期间和导师讨论学术以外的事都是不允许的。

  哪怕是陷入战乱区域,导师也会派雇佣兵把你救回,让你专心科研。

  而在国内,导师性骚扰学生的事件层出不穷,好不容易写篇论文,被导师抢了第一作者,那也是家常便饭。

  中科院硕士刘毅辛辛苦苦做实验,研制出一种新的催化剂制备方式。在申请国家专利时,还是排位第一。

image.png

  然而,做完实验后,导师把数据要了过去,自己写了一篇文章发表在顶级刊物里。

  于是第一作者变成了导师,通讯作者变成了另外一个导师,而刘毅变成了第二作者。

  学术界的人都知道,第一作者和第二作者的差距是巨大的。

  为此,刘毅将自己的导师告上法庭。

  但是他一审败诉了,因为法庭认为,文章是导师写的,因此可以是导师为第一作者。

  可我们大家都明白,形成一个科研成果,最难的地方不是写篇论文。

  如果有数据有成果,一两天就能写成,无非就是呈现和措辞的问题。

  但论文最艰难的地方在于,学者日以继夜在实验室里付出的心血和努力,一次次实验失败的打击,和冥思苦想几百天也难以灵光一闪的创意。

  其实,刘毅真的很蠢。

  从卧薪尝胆到胯下之辱,我们的文化似乎都在鼓吹这样一种处世哲学:

  要想飞黄腾达,现在就要学会仰人鼻息,一旦某天获得了权势,再拼命压榨别人。

  在这种逻辑下,这位硕士的选择是失败的,过早露出锋芒,甚至揭开了硕博导师体制下的黑暗一角。

  他完全可以忍气吞声,讨好老师,将来在学校某个教职,成为他导师那种人。

  那时,再像王攀、陆琰君之流发个招生广告,何愁没有海量廉价劳动力来被你剥削。

  我们大众的某些观念真的很奇怪。

  从来只考虑怎么样做可以赢得利益最大化,却从来不考虑这样做对不对!

  在这种科研环境下,所有人都成为了失主,接着又都成为了贼。

  而这种恶果最大的受害者就是普罗大众,因为大家从此都只喜欢偷和抢,再也没有人愿意主动创造和发明。

  电影《我不是药神》中,一个个慢粒白血病患者因为进口药昂贵的价格,被生活摧毁到宁愿自杀、等死也不花钱治病。

  现实里,无数的死亡推手却在将祖国的未来医药领域的人才推向无助的边缘。

  这难道不可怕,这难道不可悲吗?

  03

  我知道这样的话题没人写,更没有人看。

  因为它不安全,更没有关心。

  我上次声援陶崇园的文章,不仅在各大平台被以“涉嫌违规”为由删除,我本人所在单位的领导也收到了某些人的问候。

  但是我觉得值,江苏省很快就出台了《江苏省研究生导师职业道德规范“十不准”》

image.png

  显然,规定如果全国实施的话。远嫁欧洲、洗衣拖地、动手动脚、强抢一作这样的导师会大大减少,很多未来科研新秀就不会被逼的跳楼殒命。

  归根结底,学生不应该寄希于有一个品行端正不会压榨学生的“导师”,

  而应该寄希于有一个有效约束导师不敢压榨学生的“制度”。

  现在都2019年了,“道德”永远不能替代“法制”。

  明星站上影响中国的领奖台,真正影响中国的那群人却正在被遗忘,真正在为科技进步而拼搏的人正在被压榨,正在喋血殒命。

  他们不会上头条的,一方面有人在撤热度,一方面大家在关心明星的出轨互撕。

  如今知乎输入“陶崇园”三个字,已经搜索不到任何信息,但你搜索“陶崇”却能看到很多网友依然在为他发声。

image.png

  我希望有人能陪我一起努力,让那些扎扎实实工作的年轻科学家们,能够不必活在恐惧,能让他们专心的用自己的青春年华换来社会与科学的进步。

  从而让我们和家人别在病魔面前束手无策

  让我们的生活四通八达,家家户户安居乐业。

  他们的梦想才真正是一个时代的奇迹。

  因为科学家的悲哀,早晚会成为整个时代的悲哀。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