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小脑神经鞘瘤病例分析

2022.2.21

 

男,53岁。于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行走不稳,易向右倾倒,无恶心呕吐,之后头晕加重,行走缓慢,步幅蹒跚,偶有右耳耳鸣,来院就诊。查体双侧咽反射减退,伸舌向右偏,右侧肢体共济运动不稳准,闭目直立征阳性。

 

头颅MRI示:右侧小脑半球占位性病变,伴大小不等囊性变,大囊位于肿瘤边缘,微囊到中囊变位于肿瘤内,周围无明显水肿,第四脑室和脑干受压推移;T1WI示实性部分呈不均匀略低信号,囊性部分呈均匀低信号(图1a);T2WI示实性部分呈不均匀高信号,囊性部分呈均匀明显高信号(图1b);DWI示实性部分呈不均匀略低信号,囊性部分呈均匀低信号(图1c);FLAIR示实性部分呈不均匀略高信号,囊性部分呈均匀低信号;增强扫描横断位示实性部分不均匀明显强化,囊性部分不强化(图1d)。诊断结果:右侧小脑半球占位性病变,伴大小不等的囊性变。

 

图1a横断面T1WI示右侧小脑半球占位性病变,伴大小不等囊性变,实性部分呈不均匀略低信号(长箭),囊性部分呈均匀低信号(短箭);图1bT2WI示实性部分呈不均匀高信号(长箭),囊性部分呈均匀明显高信号(短箭);图1cDWI示实性部分呈不均匀略低信号(长箭),囊性部分呈均匀低信号(短箭);图1d增强扫描横断位示实性部分呈不均匀明显强化(长箭),囊性部分不强化(短箭)

 

手术记录:后正中入路,磨除枕骨,向上暴露横窦,向下开放枕骨大孔,剪开硬膜,切开右侧小脑释放囊液减压,进一步切开小脑暴露肿瘤病变,边界清楚,沿肿瘤边缘切开肿瘤后止血,逐层缝合,患者意识恢复,安返病房。

 

病理结果(图1e):梭形瘤细胞呈束状或席纹状排列,构成AntoniA区和B区。免疫组化:瘤细胞S-100(+),Vimentin(+),CD34(-),EMA(-),MBP(-),GFAP(-),NF(-),Ki67(3%+),提示(右小脑)神经鞘瘤。

 

图1e病理可见部分瘤细胞呈长梭形紧密排列,细胞细长、沿一定方向平行分布、呈波浪状(红箭)。部分瘤细胞呈椭圆形,排列稀疏、呈席纹状(黑箭)(HE×40)

 

讨论:

 

神经鞘瘤是起源于神经鞘膜的雪旺细胞,好发于颅神经,颅内神经鞘瘤占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8%。其中听神经鞘瘤和三叉神经鞘瘤最常见,占颅内神经鞘瘤的80%以上。脑实质内无雪旺细胞,发生神经鞘瘤的概率不足1%。脑实质内的神经鞘瘤与常见部位的神经鞘瘤不同,男性高发,发病年龄较低,在6个月~72岁之间,中位年龄21岁,平均27.4岁。本例男性,53岁,发生于小脑,较符合脑内神经鞘瘤的特征。脑实质内神经鞘瘤常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发生部位不同,则症状不同,脑实质多数发生在额叶和顶枕叶,通常伴癫痫、头痛及颅内压增高症状;外周神经受累体征出现较少。

 

本例发生于小脑,出现行走缓慢、步幅蹒跚的临床症状,与脑实质内神经鞘瘤瘤的临床症状相符。脑实质内神经鞘瘤与常见部位神经鞘瘤有相同的影像学表现:CT上病变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形,囊性、实性或囊实性,密度混杂不均,部分病例可见液平面,可能是不同时期的出血引起的。

 

MRI平扫T1WI呈低信号,T2WI呈等高信号,增强扫描实质部分明显强化,整体表现为混杂信号。脑实质内神经鞘瘤与常见部位神经鞘瘤也有一些不同之处:Tsuiki等认为幕上脑实质内神经鞘瘤多伴中重度瘤周水肿,幕下瘤周水肿较少见。本例位于幕下,未见明显瘤周水肿。通常神经鞘瘤钙化较少见,脑实质内神经鞘瘤发生钙化的概率为18%。脑实质内神经鞘瘤瘤周发生囊变的概率高达88%。本例大囊位于肿瘤边缘,增强扫描囊壁囊内成分均未见强化。但许多学者指出脑实质内神经鞘瘤无典型的影像学特征,很难与其他肿瘤相鉴别,如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神经节胶质细胞瘤、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与神经上皮肿瘤。

 

病理上,神经鞘瘤光学显微镜下分为AntoniA型和AntoniB型,与施万细胞瘤相同。AntoniA型瘤结节为长梭形紧密排列,细胞细长沿一定方向平行分布呈波浪状,细胞的两极可有丰富的嗜酸性细胞浆。AntoniB型瘤细胞分布稀疏,细胞形态多样,呈核圆形或椭圆形。部分细胞可变性,胞浆内出现大量脂滴,肿瘤间质内常有黏液变性,瘤内血管丰富。免疫组化染色S-100(+),GFAP(-),EMA(-)。本例既有AntoniA型,也有AntoniB型。免疫组化:S-100(+),GFAP(-),EMA(-),符合神经鞘瘤的典型病理表现。总之,脑实质内神经鞘瘤较罕见,应结合临床资料、病理共同诊断。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