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时评:“申遗”成功之后怎么办

2017.7.10

  中国的“申遗”之路再奏凯歌。日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41届大会在波兰古城克拉科夫拉开帷幕,中国申报的自然遗产“可可西里”和文化遗产“鼓浪屿”相继表决通过。至今,中国的世界遗产总数达到52项,和意大利并列世界第一。

  应该说,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象征。文化遗产多,代表这个国家历史文化悠久,自然遗产多,则代表这个国家自然环境优美。作为疆土广阔、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东亚大国,历经多年的准备和申报,中国的世界遗产总量世界第一,这项荣誉既来之不易,又当之无愧。但我们更应该深思的是,“申遗”成功了,然后呢?

  申请世界遗产成功,对一个国家来说,自然面上有光。但其实更加兴奋的,往往都是这些世界遗产所在地的政府部门,以及旅游从业者。事实上,从1985年中国正式成为《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缔约国之后,国内各省份申报的热情一直非常高涨,尤其随着近年来旅游产业的发展,不少地方政府甚至动辄花费上亿元,为申报世界遗产跑钱忙后。其原因就在于,当一个地区的景点申报世界遗产成功之后,往往能给当地的旅游带来极大的拉动,地方的GDP也能因此出现大幅度增长。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山西平遥古城自1997年12月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以来,游客量从当年的5万人增长到2012年的417万人,旅游综合收入由当年的1200万元增长到2012年的80亿元。原因何在?平遥古城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之后,知名度的大幅增加引发国内外对其的好奇之心,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原因。有了这样的案例,难怪众多地方政府争先恐后申报世界遗产。根据资料显示,目前中国还有59项正在排队等候世界遗产的审批,国内的热情由此可见一斑。

  事实上,我们应该看到的,联合国设置世界遗产的目的,主要在于保护那些世所罕见、无法替代的人类瑰宝,唤醒民众对于自然和文化遗产的敬畏之心,提醒世界各国加大对环境的保护力度。至于因此引发的大规模旅游潮,以及由此给世界遗产所在地带来的经济收入的增加,反倒是其附加之物。

  因此,对于已经申请成功的世界遗产,我们应当保持足够的敬畏之心,把对遗产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作为重点,而不能本末倒置,反倒把大规模的旅游开发和大张旗帜的宣传当作未来的工作方向。以可可西里为例,其成为青藏高原目前唯一的世界遗产自然值得高兴,但青藏高原本身就是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的地区,本身就适合进行大规模旅游开发。鼓浪屿作为面积狭小的岛屿,其环境承载量也很有限。故此,我们在为中国的世界遗产总数全球第一高兴的同时,更加应当思考的是,如何通过完善有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加大对于世界遗产的财政支持力度,来让中国的世界遗产能够尽可能长久的维持原生态并获得更好的发展。毕竟,中国的52处世界遗产,不仅是中国的骄傲,更是属于全世界的宝藏。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