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多种检测技术联合应用 可早期诊断帕金森

2018.4.20

                                                                                                                                                                                      

   广州日报讯提起帕金森病,很多人都知道,但未必知道它已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后,深深困扰老年人的第三大疾病。如何早发现、早干预?近年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教授徐评议牵头的团队设计了全国第一个前驱期高危疾病筛查软件及帕金森病患者数据库,可快速、有效地实现疾病早期诊断和病情评估并进行疾病全程管理。

  “颈椎增生”久治难愈

  基因检测确诊为帕金森病

  69岁的张伯出现颈部僵硬、疲劳、脚趾麻木等症状,还持续头晕发作、视物模糊,伴有四肢乏力等。辗转多家医院求医被诊断为“颈椎增生”,可经过药物及康复治疗后一直未见好转。

  当他来到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就诊时,医生在问诊中发现他还常伴有便秘和轻度动作迟缓等症状,可是做头颅MRI扫描却未见异常。为了明确诊断,医生建议他进行全基因检查。结果出来了,张伯同时存在GBA和LRRK2致病基因突变,确诊为复杂性的帕金森病。

  “我们查过文献发现,国际上报道GBA和LRRK2基因单独突变,已显著增加帕金森病罹患风险。”徐评议介绍,张伯同时存在双基因突变,国内外无研究,十分罕见,这使得他病情更为复杂,治疗上也更为棘手。

  据此,徐教授和他的团队为张伯调整了用药方案,终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国际文献已报告

  21个致病基因

  据徐评议介绍,帕金森病病因包括环境及遗传因素。大多数发病为散发性,家族遗传倾向较隐蔽,其实遗传因素仍然起重要作用。因此,基因检测为深入了解疾病的发生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对筛选高危人群起很大作用。他指出,国际文献已报告了21个致病基因。

  “但基因的突变类型和频率在不同种族及地区之间存在明显差异,需对我国特别是中南地区的患者加以精确分析。”徐评议牵头的团队通过努力,首次发现了中国人群中至少存在8个疾病相关基因,这些基因变异将明显增加疾病对环境有害刺激的敏感性,并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的免疫反应出现紊乱。

  开发帕金森

  前驱期预测软件

  提及帕金森病的早期诊断,徐评议表示,临床上影像学检测对疾病的诊断和病情评估较为直观,可观察患者黑质结构。在帕金森病早期,PET显像显示患者脑组织中多巴胺转运蛋白密度明显降低,而且这种密度变化具区域性(壳核>尾状核)和不对称性特点有助于早期诊断。另外,近年来新型多巴胺受体分子成像探针正在积极研制中,将为疾病的鉴别诊断提供重要线索。

  “但需指出的是,虽然基因、蛋白质等多项检测技术已取得较为显著的进展,单一生物技术的诊断价值仍十分有限。”徐评议认为,只有将多种检测技术联合应用,才能提高疾病的早期诊断能力,以及广泛应用于高危人群的筛查。

  为此,他牵头的团队设计了全国第一个前驱期高危疾病筛查软件及帕金森病患者数据库,可快速、有效地实现疾病早期诊断和病情评估,并进行疾病全程管理,以达到病患沟通,减少远期并发症。目前,该数据库已纳入了2400名患者数据,计划4年后完成1万例左右,建成完整、规范的中国帕金森病患者和高危人群的临床、生化、基因和影像数据库,发现和验证具临床早期诊断意义的影像、生化及遗传学标志物,研发相关检测技术,在此基础上研发个体化的疾病早期诊断决策系统,实现患病风险预测和临床早期诊断。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