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汶川地震8级修订背后

2008.5.20

5月18日,汶川地震由最初认定的7.8级修改为8.0级。

就在地震震级更改之时,记者第一时间就此修正采访了中国地震台网中心首席预报员孙士钅宏研究员。

从震级评定的生发机制来讲:它是通过分布在不同地方的地震台站所记录到的地震波的振幅和周期来综合测出的。“震级的确定通常是取一个平均震级。”孙士钅宏说。

震级数值是来自不同地震观测台站测量出来的结果,由于各地震观测台站所处位置不一样,而地震波的衰减程度不一样,同时由于地震波的传播介质不一样导致传播速度不一样,各观测站测量出来的结果也就不一样。这种情况下,通常的做法是取平均震级。

事实上,在5月12日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利用国家地震台网资料的实时观测数据,速报的震级为里氏7.8级。

地震发生后,大约6秒钟后,地震波传播到离震中最近的成都地震台,1分钟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地震处理系统报警,同时进行自动定位,几分钟后系统给出自动测定结果。

而之后,中国地震局表示:根据国际惯例,中国地震局利用所能收集到的地震台站资料,对这次地震的参数进行了详细测定,最终给出修订面波震级为8.0。

本报记者从中国地震局了解到:在国际上,地震参数的测定也是分两个过程,一是计算机自动测定与人机交互快速测定,二是最终的修订。

计算机自动测定与人机交互快速测定就是指在地震发生后,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会给出自动处理结果,并通过网站、手机短信的途径发布地震信息。随着地震台站数据的不断增加,测定的地震参数也在不断地变化。

如何进行最终的修订?是在待所有地震台站的资料收集以后,给出最终地震参数,编辑出版地震观测报告。

孙士钅宏表示:由于开始使用的台站比较少,而后面使用的台站数据较多了,精确度就会越来越高,甚至包括国外的地震台站的观测数据。“因此,出现震级的修订比较正常。”

孙士钅宏还透露:包括一些小地震,其实地震台网中心内部也有过一些修订。“而对一个震级相对较大的地震的震级确定,由于使用的数据量大,观测台站多,出现逐步修订震级的情况属于正常。”

按照大震级的地震确定惯例,考虑到更多的台站,包括国外的一些台站进行数据交换,其中包括美国的全球地震台网,还有一些国外,诸如澳大利亚、新西兰的地震台网,他们的台站和我国的台站,进行数据交换。

而对这次地震的修订,主要是“这次地震的参数进行了详细测定并计算了震源破裂过程,发现了主震是在1分钟内由多个阶段的破裂组成的多重破裂过程,因此修订震级为里氏8.0级”。来自中国地震局分析认为:“这和美国利用全球地震台网最终修订的参数相当。”

事实上,这个结果由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监测部门得出后,再上升到中国地震局层面。

相关

震级是地震释放能量的大小。

震级分类:

震级小于3级的地震为弱震;

震级大于或等于3级,小于或等于5级的地震为有感地震;

震级大于5级小于6级的地震为中强震;等于或大于6级的地震为强震,其中震级等于或大于8级的地震为特大地震。

相关链接:

汶川地震震级从7.8级修订为8.0级,地震原因已有初步结论

分析测试百科网四川地震专题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