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我国科学家筛选出高抗小麦“黄疸病”的新基因

2007.9.09

新华网北京9月6日电(霍殿林、李斌)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科学家不久前从小麦优势品种中筛选出具有高抗性的新基因,为抗击小麦条锈病提供了新的可能“武器”。

小麦锈病俗称“黄疸病”,分条锈病、秆锈病、叶锈病3种,是我国小麦生产上分布广、传播快、危害面积大的重要病害,其中小麦条锈病发生最为普遍且严重。小麦条锈病是世界小麦生产上的一种重要病害,在流行时受害小麦可减产30%以上。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小麦条锈病流行区,小麦条锈病在我国主要发生在河北、河南、陕西、山东、山西、甘肃、四川、湖北、云南、青海、新疆等地。上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我国曾几次大面积暴发小麦条锈病,引起小麦的大面积减产。

在国家“863”“973”等科技计划的资助下,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张增艳、辛志勇研究员率领的课题组与中国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徐世昌研究员课题组合作,对102份引自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的人工合成小麦品种进行了抗病性鉴定筛选。经过近4年的研究和试验,筛选出对小麦条锈病致病“祸首”——高致病真菌具有高度抗病能力的人工合成小麦新种质(CI108),发现其含有一个抗条锈病新基因,并利用分子标记对该基因进行染色体定位。

防治小麦条锈病耗资巨大。由于小麦条锈病菌专化性强、变异快,致使以往利用的大多数主效抗锈基因相继失效,仅有少数几个基因对条锈病菌表现出免疫性或高度抗性。因此,引进、筛选、鉴定和利用新的抗条锈病基因,对于培育持久抗病小麦新品种非常重要。

专家认为,新种质及其新基因的发现,为小麦抗条锈病育种提供了新抗源,对拓宽小麦品种抗性遗传多样性、增加抗病品种使用寿命、培育持久抗病小麦新品种具有重要意义。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