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研究揭示乙肝病毒免疫逃逸机制新解

2014.1.26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感染科张欣欣课题组提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的糖基化突变是病毒免疫逃逸的主要原因。相关论文日前在线发表在《肝脏病学杂志》上。

  据介绍,受到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机体出现针对表面抗原(HBsAg)的抗体anti-HBs,通常被认为是病毒清除的标志,但是,在部分乙肝患者和接种乙肝疫苗的人群中存在着HBsAg与anti-HBs同时被检测到的现象,这种情况一直困扰着临床医生和病毒学家。以往的研究认为,发生在 HBsAg主要亲水区的氨基酸突变,如G145R是导致病毒“躲过”宿主免疫监控的主要原因,但是这些突变对病毒生物学特性的真正影响并未得到深入研究。

  张欣欣课题组将长期以来建立的病毒变异表型研究技术平台,应用于临床HBV免疫逃逸株的检测和体外生物学功能研究,从近年来在瑞金医院感染科就诊和体检的13.6万名患者中筛选出216名发生免疫逃逸的病例,除了验证既往学术界的研究结果外,还发现有22%的患者发生了病毒抗原的糖基化突变,如此高的突变率是在国际上首次报道。同时,科研人员在对病毒适应性的体外功能研究中发现,这种糖基化突变对病毒的抗原性和分泌能力均发生影响,显示出在宿主免疫应答的压力下,病毒突变株具有更好的适应性。

  在研究中,科研人员还发现了糖基化突变株可在人群中水平传播,其中包括被成功免疫接种乙肝疫苗的病例。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