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藏在血常规中的病危讯息

2021.6.19

协和医院有这样一句座右铭:“没有突然发生的病情变化,只有突然发现的病情变化”。“发生”和“发现”,一字之差却寓意深远。它告诫临床工作者,病情变化往往都是有据可循的。只有不放过任何异常变化,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切实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案例经过
周末值班时,一个血常规报告引起了我的注意:

血常规报告的审核过程中,除了关注细胞形态和数量上的信息,还有一些逻辑关系值得关注。比如这份报告中,MCV和MCHC之间的关系就很微妙。正常情况下,MCHC降低通常伴随着小细胞性贫血,但是上述结果却是大细胞性贫血。
当然这种低MCHC出现在MCV正常或增高的情况也是有的,应警惕有无输液污染。国际血常规复检规则41条中提到:当MCHC<300g/L,同时MCV正常或增高,应考虑因静脉输液污染或其他标本原因。输液污染是一种偶然误差,但结果对照表明,前几次报告中都有这种表现。如果是输液污染,会如此一致吗?这反倒更像是患者体内红细胞的一种真实体现。
难道真的有大细胞低色素性红细胞吗?听起来怪怪的,貌似只听过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但这确实是存在的,因为MCV和MCHC都是平均值。既然是平均值,那如果同时存在两种不同红细胞群时,就有可能出现上述不一般的表现。患者的RDW-CV升高,也提示存在红细胞的大小不一。但RDW-CV只是轻度升高,复检规则中一般RDW-CV>22%作为复检阈值。既然镜检是金标准,那就让我们推片看看这些红细胞到底长什么样。

咦?患者红细胞看起来挺正常的啊,体积基本正常而且没有明显的淡然区扩大。自动阅片机DI60的红细胞扫描结果基本正常,没有明显的异型性。镜下表现与仪器结果似乎并不一致,是仪器检测有误还是推片问题?核实样本条码重新推片,结果一致。那为何仪器结果未能正确反映红细胞真实情况呢?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说明仪器检测结果受到干扰。干扰的原因是什么?这时我又想起了输液污染,其实这里所说的输液是有特指的。那就是葡萄糖溶液,而非最常见的生理盐水溶液。当标本混入葡萄糖溶液后,红细胞外的葡萄糖浓度明显升高,在易化扩散的作用下,葡萄糖分子进入红细胞内。此时红细胞内因增加葡萄糖,导致胞内渗透压升高。这样的标本在上机检测时,由于仪器稀释液的渗透压相对偏低,使细胞外水流入红细胞内。因此就出现了红细胞体积胀大,但细胞内血红蛋白浓度因稀释而下降的反常表现。反倒因为红细胞膜对离子成分为选择透过性,氯化钠不能自由通过,所以不会导致这种变化。了解这样的原理之后,我就去查了下患者的血糖,竟然发现患者前一天的血糖高达82.36 mmol/L。如此高的血糖,对我来说还是第一次看到,于是赶紧查询了其病历资料。
1、基本资料
谭某某,女,59岁,因“上腹痛半年,加重1月余”入院。
既往有胆结石病,3年前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十年前发现患有乙型肝炎。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史。无吸烟、饮酒史。否认家族性遗传性病史。
结合患者的病史及体征,入院诊断为:1.胃恶性肿瘤;2.慢性乙
型肝炎。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及电解质均正常;乙肝三对示“小三阳”,丙肝阴性;腹部CT:1. 胃小弯胃壁增厚,符合胃癌;2. 右肾小结石,左肾囊样病变;胃镜可见胃窦小弯延至胃角处可见一巨大溃疡,底部及边缘不规则,胃窦变形。
2、诊疗经过
2019年7月11日在全麻下行胃癌根治术。手术过程顺利,术后
予以头孢西丁钠抗感染、泮托拉唑护胃、禁食、经空肠营养管行肠内营养等支持治疗。
在积极治疗下,患者伤口恢复良好,一般情况尚可。8月8日检查示血常规正常;Na 158.8mmol/L,Cl 115.7 mmol/L;肝肾功能无明显异常。
8月10日,患者突然出现意识下降、反应迟钝并答非所问,无胸闷、气促等不适,体查亦未见明显的神经功能障碍。临床首先考虑心脑血管意外所致,立即完善头部CT和下肢血管B超,同时进一步完善血气、凝血功能及电解质等相关检查。检查结果回报:动脉血pH 7.242,示酸中毒;Na 168.8mmol/l、Cl 124.5 mmol/L、二氧化碳结合力正常、血糖82.36 mmol/L,示高糖高渗状态;ALB 24.8g/L、Urea 22.02 mmol/l、肌酐正常; WBC 9.69×109/L、中性粒细胞比值 86.7%、PLT 65×109/L;尿糖4+,但尿酮阴性;脑CT未见脑血管意外征象;下肢血管B超提示右侧胫后静脉和左侧小腿肌间静脉内血栓形成。内分泌科会诊后诊断为高渗高血糖状态,由于病情严重遂转ICU进行治疗。
讨论分析
高渗性高血糖状态(hyperosmolar hyperglycemic state,HHS)是糖
尿病的严重急性并发症之一,临床以严重高血糖而无明显酮症酸中毒、血浆渗透压显著升高、失水和意识障碍为特征。HHS多见于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但大约2/3的患者于发病前无糖尿病病史或仅有轻度高血糖既往史。
HHS起病隐匿,一般从开始发病到出现意识障碍需1~2周时间,偶尔急性起病。实验室参考标准包括:①血糖≥33.3mmol/L;②有效血浆渗透压[2×(Na+K)(mmol/L)+血糖(mmol/L)]≥320mOsm/l;③血清碳酸氢根≥15mmol/L或动脉血pH≥7.30;④尿糖呈强阳性,而尿酮阴性或为弱阳性。由于HHS可与乳酸酸中毒和(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并存,当①③④缺乏或不完全符合时,不能排除HHS的诊断[1-2]
HHS的诊断并不困难,关键是要提高对本病的警惕和认识。正如前所述,HHS患者中绝大多数并不能提供糖尿病或血糖异常的病史,且起病隐匿及进展缓慢,非常容易被临床忽视或误诊为脑血管性疾病。当出现典型临床表现时,往往已非常危重,病死率高达40%,因此需特别强调有效预防、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就本例而言,由于缺乏明确的糖代谢异常病史,入院前后均没有监测血糖,导致没有提前干预。那除了血糖以外,是否有其它指标能帮助临床早期发现HHS呢?通过对该患者病情发展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相关性的分析,发现MCV和MCHC的反向变化关系可能对预防HHS有一定的价值。
因此在触犯“MCHC<300g/L,同时MCV正常或增高”的复检规则时,排除输液污染后,应该考虑患者本身是否存在高血糖状态。下图反映了本例患者从入院到发现HHS时的MCV和MCHC变化关系。

最新的血液分析自动审核规则中提到,一周内相邻两次MCV或MCHC变化>5%有阳性意义。通过该图不难发现,患者的MCV和MCHC即使在术后到7月22日依然维持稳定。直到患者血常规结果在8月5日首次触犯上述复检规则,但并未引起检验人员和临床的关注。8月8日,MCV和MCHC的反向变化已经非常明显,并且此时的血钠也出现了显著升高,但依然没有得到重视。正是由于临床医生和检验人员对这样改变的原因不了解,从而忽视了背后可能隐藏的高血糖状态。
结束语
我认真的去看,戴着厚厚的镜片去仔细地辨识。
我努力的去学,在这浩瀚的医学海洋中艰难地探索。
直到多年之后,我才渐渐地发现,原来在这些字符和图形之中竟隐约藏着“生命”二字。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