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igG和igE有什么区别

2022.1.17

  IgG是再次体液免疫反应产生的主要Ig,在血清中含量最高,达600~1600mg/100ml,占血清Ig总量的75%~80%,不同个体间差异很大。IgG多为单体,分子量150kD,也有少量IgG以多聚体形式存在。IgG主要由脾脏和淋巴结中浆细胞合成,半寿期约23天。故用丙球作治疗时,以相隔2~3周注射1次为宜。IgG在机体防御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因为它的含量高,分布广,且较其它Ig更易透过毛细血管壁弥散到组织间隙中,发挥抗感染、中和毒素及调理作用。IgG在血浆和组织液中各占50%左右,故几乎身体的任何组织及体液,包括脑脊液中都有IgG分布。IgG是唯一能通过胎盘的Ig,故对新生儿抗感染起重要作用。胎盘内IgG含量远高于血清中。

  IgG的Fc段可与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K细胞等表面的Fc受体结合,从而发挥其调理作用及激活K细胞等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某些亚类IgG的Fc段可固定于皮肤,引起Ⅰ型超敏反应,还能与葡萄球菌胞壁上的A蛋白(SPA)结合。

  治疗用的丙球中主要含IgG.从正常人血清中提取的IgG可有多种抗体活性,如抗甲肝、乙肝、麻疹、腮腺炎病毒、破伤风和白喉抗毒素等。也就是说,大多数抗菌性、抗病毒性抗体属于IgG型抗体。此外,一些自身抗体,如全身性红斑狼疮患者的抗核抗体,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引起Ⅱ、Ⅲ型超敏反应的抗体以及封闭性抗体(促进肿瘤生长)也多属IgG.

  IgE又称反应素或亲细胞抗体。正常人血清中含量极微,约0.01~0.9mg/100ml,且含量较稳定,一般要用放射免疫法才能测出。超敏反应性疾病,如外源性哮喘、枯草热、鼻炎、特发性皮炎等患者血清IgE含量波动很大。例如,花粉过敏患者在花粉季节血清IgE含量升高,花粉季节过后下降。在鼻液、支气管分泌液、乳汁及尿液中可有IgE存在,其含量与血清IgE相似。蠕虫、血吸虫和旋毛虫等寄生虫病、某些真菌(白色念珠菌、曲霉菌等)感染和某些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后,可诱导IgE大量产生。原虫感染一般不引起IgE含量升高(但阿米巴痢疾,特别是阿米巴肝脓肿时,能产生抗阿米巴的IgE抗体)。某些肝病和骨髓瘤时,IgE含量也异常升高。

  IgE的产生部位与SIgA相似,由呼吸道(鼻、咽扁桃体和支气管)和消化道粘膜固有层中的浆细胞产生,分布于这些部位的粘膜组织、外分泌液和血流内。这些部位正是过敏原的侵入门户和过敏反应好发部位。

  IgE是单体,分子量190kD,其重链较γ链多一个功能区(CH4),借此区与细胞结合。IgE耐热性差,56℃4小时即失去结合能力,用二硫键的还原烷化作用也可使其丧失结合细胞能力。

  IgE易与皮肤组织、肥大细胞、血液中的嗜碱性粒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结合。这与它二硫键中含有较多的半胱胺酸和甲硫氨酸有关。IgE的FcR除表达于上述细胞外,还可见于B细胞和一部分T细胞、巨噬细胞表面,这在调节IgE抗体产生和防御感染上可能起重要作用。一般把肥大细胞、碱性粒细胞上的FcεR称为FcεRⅠ型,在B细胞和T细胞上者称FcεRⅡ型。

  IgE是引起Ⅰ型超敏反应的主要抗体,因其Fc段特别容易与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的FcεR结合,当二价以上抗原与细胞上IgE结合,可使IgE分子桥连,在Ca2+存在下,触发细胞内生物活性物质释放。IgE有无保护作用,尚无确切证明。其抗寄生虫作用早有报道,如IgE可使嗜酸性粒细胞向局部游走,而且能介导ADCC作用,杀死蠕虫。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