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一例围术期自发性椎管内硬膜外血肿病例分析

2022.3.15

患者,男,59岁,因“下腹部疼痛20d”入院。患者既往史无特殊,CT示膀胱后方囊性占位,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并应用氟比洛芬酯等对症治疗,患者疼痛无改善。

 

入院后第6天起患者出现疼痛症状加重,膀胱镜检查示膀胱憩室,考虑次日需行“膀胱憩室切除术”。术前辅助检查,血常规:WBC 12.01×109/L,RBC 3.74×1012/L,Hb127g/L,Plt 329×109/L,中性粒细胞56.3%;凝血功能:PT12.6s,APTT 31.4s,INR 0.98;肝肾功能、电解质、ECG等均无异常,准备在腰-硬联合麻醉下手术。

 

患者入室后予常规监护,取右侧卧位行L3~4穿刺,两次尝试失败后改L2~3穿刺成功,回抽无血液,脑脊液通畅,遂注入0.375%罗哌卡因2.5ml,硬膜外向头侧置管3 cm。穿刺、置管过程中患者无异感及出血。术始麻醉平面偏低,约T12水平,因难以满足手术需要,中途改为全身麻醉。

 

手术顺利,术后第1天随访,患者下肢肌力恢复,卧床未述不适。术后第5天患者诉双下肢无力。查体双下肢肌力0级,T11平面以下感觉减退,行颅脑及胸腰椎MRI见T10~T11椎体水平、硬膜囊前方示条状长T1长T2异常信号(图1),相应脊髓受压,腰椎间盘未见明显异常,提示椎管内硬膜外异常信号,考虑血肿可能性大,同层面椎管狭窄,受压变性。立即予激素、脱水、营养神经等对症治疗。

 


术后第6天患者左侧脚趾已能活动。术后第13天下肢曲髋肌力恢复到Ⅱ级,远端肌力Ⅳ级,大小便正常,复查MRI较前变化不明显(图2)。术后第22天下肢曲髋肌力Ⅲ级,远端肌力Ⅳ级,T12以下感觉减退。大小便正常,遂予出院。

 


讨论 

 

根据临床表现及MRI检查结果,患者硬膜外血肿诊断明确,但是否为麻醉操作所致有待鉴别。麻醉操作所致硬膜外血肿,病程特点上多发生于麻醉操作后24~72h内,血肿位置与穿刺点相一致。临床症状以运动障碍为首发主要特征,多是进行性加重。该患者穿刺点距血肿最下端约10 cm。硬膜外导管植入3 cm,尖端距血肿下缘约7 cm,与穿刺点平面不一致,且麻醉中每步操作回抽均无出血情况。另外,该患者病情发展缓慢,术后第5天方出现症状,且症状反复,综上可排除麻醉操作所致。仔细追问病史后方得知该患者术前1天出现剧烈腹痛、大小便失禁、下肢无力,患者认为疼痛所致并未告知医师。根据其病史及影像学特点,考虑患者为自发性椎管内硬膜外血肿(spontaneous spinalepidural hematomas,SSEH)。

 

SSEH是一种以颈肩部或背部疼痛急性发作,伴进行性神经根或脊髓受压为特征的疾病,临床上极少见,国外统计发病率约为1/100万,临床工作中极易误诊漏。硬膜外血管畸形、凝血机制障碍、椎间盘突出、血液病、高血压病等可能是其病因,其中剧烈咳嗽、用力排便或妊娠时腹内压升高继而导致硬膜外静脉破裂较常见,但临床中多数病例并无明确病因。

 

该病多急性起病,进展迅速,首发症状为出血椎体节段的脊背部疼痛,并产生相应区域神经根放射痛,继而迅速出现病变节段平面以下的运动、感觉障碍,最后出现尿潴留。本例患者较为特殊,症状不典型,病情发展缓慢。绝大多数SSEH为急性病程,且首发症状为脊背部剧烈疼痛,而该患者下腹部疼痛突发加剧,并出现大小便失禁,且症状有减轻、加重的反复。

 

既往已有研究证实,慢性SSEH病程中出血可为间断性,每次出血量较少,被硬膜外间隙代偿,故症状可有反复、再次进展或自行缓解。本例由于未及时了解患者病情变化,加之症状不典型未引起术者及麻醉医师重视。仔细复习病史,患者入院后曾应用非甾体类镇痛药-氟比洛芬酯,大量研究表明单次应用氟比洛芬酯并不增加凝血异常的发生,对血小板功能也无明显抑制,术后凝血功能也未提示异常。但本例应用长达6d,如此长期使用可能会对血小板的功能产生影响。

 

MRI为SSEH的最佳检查手段,矢状面MRI较CT相比能更好地显示出血肿的部位、长度和范围及脊髓受压情况,并可根据血肿的信号特点来粗略判断出血时间。血肿的MRI信号变化主要与出血时间相关:(1)超急性期(<24h):T1加权像等信号,T2加权像高信号;(2)急性期(1~3d):T1加权像等信号,T2加权像低信号;(3)亚急性早期(3~7d):T1加权像高信号,T2加权像低信号,亚急性晚期(7~14d)T1、T2加权像均为高信号;(4)慢性期(>14d):随着高铁血红蛋白的增多,T1、T2加权像均为高信号。

 

本病例术后第5天发现双下肢无力,当日MRI示长T1、长T2信号,据此推测出血多发生在此前的7~14d内。由于硬膜腹侧和椎体紧密,相对活动少,硬膜外血肿很少发生在腹侧,但本病例MRI显示血肿位于脊髓前方,这是排除麻醉操作所致的主要依据,而术中椎管内麻醉效果不满意,推测可能与椎管内出血狭窄致蛛网膜下腔脑脊液循环受阻,影响局麻药的扩散有关。

 

SSEH的治疗首选外科手术治疗,术式主要为椎板减压血肿清除术,效果确切,但手术时机的选择存在争议。考虑到本病例进展相对较慢,发现较晚且并未出现完全性功能障碍,我们尝试采用了保守治疗,取得了较佳的疗效,患者脊髓神经功能逐渐恢复。

 

本病例带给我们深刻的思考与启发:首先,麻醉医师在术前访视时都应细致、全面。第二,长期、大量应用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可能会影响凝血和血小板功能,在椎管内麻醉时应给与足够的关注。第三,对于SSEH 的诊疗,病史及MRI等资料至关重要,症状较轻或慢性病程者可考虑保守治疗,但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第四,医师需加强对患者的关注与沟通,从而在早期即可发现问题。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