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检验与临床-3

2021.4.26

六、 肥胖症:
必查项目:血脂全套、FBS、BS2h、GTT、IRT、CRT、DT
1. Tch:增高。
2. TG:增高。
3. LE:增高。
4. HDL-C:减低。
5. LDL-C:增高。
6. HDL2-C:减低。
7. GH:减低。
8. GTT:多增高。
9. IRT或CRT:常伴有高胰岛素及高C肽血症。
10. DT(地塞米松大小抑制试验):正常。
11. PT(睾酮):增高。
12. ALT:有时增高。

七、 高脂血症及高脂蛋白血症:
1.Tch:增高。
2.TG:增高。
4. Lp(a):增高。
5. LE:增高。
6. HDL-C:降低或增高(取决于病情变化)。
7. LDL-C:增高。
8. HDL(1-3)-C:无显著变化,但HDL2-C降低。
9. ApoA1和ApoB:常显示ApoA1减低。ApoB增高。
10. LPO:在合并脂肪肝时增高。
11. T4:减低。
12. FT3和FT4:减低。
13. SI:减低。


八、 痛风及高尿酸血症:
1. BRT:WBC增高。
2. IP(血清磷):减低。
3. LE:增高。
4. UA:增高。
5. URT:合并肾脏损害可有血尿、蛋白尿。
6. 肾功能:合并肾脏损害,BUN,Cr可增高。

九、 骨质疏松症:
1. 血清钙(Ca):降低。
2. 血清磷(Ip):增高。
3. VitD:降低。
4. ALP:增高。
5. ACTH:增高。
6. FC(皮质醇):增高。
7. PTH:增高。
8. CaTT(钙耐量试验):适用于低血钙者。
9. 降钙素(CT):常减低。
10. BGP(骨钙素)。 
 


 
4 血液和造血系统疾病  

 一、 缺铁性贫血
1. 血象:男性Hb<120g/L,女性<110g/L,孕妇<100g/L;MCV<80fl,MCH<26pg,MCHC<310g/L,MCD<6μm,红细胞形态有明显低色素表现,白细胞正常或轻度减低,可见很小的红细胞、靶形细胞、椭圆形细胞和形状很不规则的红细胞,红细胞常减少至3.5*10E12/L以下。网织红细胞一般正常。
2. 骨髓象:铁染色显示骨髓小粒可染铁消失,铁幼粒红细胞<15%,有粒细胞增生中度增多,幼红细胞增生活跃,中幼红细胞比例增多,体积略小,边缘不整齐,粒细胞和巨粒细胞数量和形态均正常。
3. 血清铁:减低。
4. TIBC:增高。
5. SF:减低。SF是诊断缺铁性贫血的重要指标,也是诊断隐性缺铁性贫血的可靠指标。
6. Tf:增高。
7. CER:增高。
8. SaI:减低。
9. Cu:减低。
10. Cu / Fe:增大。
11. FEP:增高。
12. ZPP:增高。
13. FOB:应作为常规检查,以排除胃肠道出血的可能。
14. 胃液pH值:减低。
15. MAO:减低。
16. 寄生虫卵:特别是钩虫常引起缺铁性贫血。


二、 巨幼细胞贫血
1. 血象:呈大细胞性贫血改变,MCV>100fl,MCH>35pg,MCD>9μm,红细胞大小不均,卵圆形大红细胞增多,多染性及嗜碱性点彩细胞增多,网织红细胞不增高或轻度增高,白细胞和血小板大多轻度减少,中性粒细胞分叶过多,可多至5叶以上,偶尔出现晚幼和中幼粒细胞。
2. 骨髓象:红细胞系统增生显著增多,粒、红比例降低,核幼浆老,胞体巨大的巨幼红细胞大于10%,粒系及巨核亦有巨幼变,巨核细胞有核分叶过多,白细胞减少或正常。
3. FA:减低。
4. VitB12:减低。
5. LDH及LDH1,LDH2:中度增高。
6. 血钾:治疗初期可下降。
7. 脱氧尿嘧啶核苷抑制试验:不正常。
8. 高半胱氨酸:增高。
9. 甲基丙二酸:增高。
10. UPP:排泄量减低。
11. 胃酸分析:胃液分泌量减少,游离酸大多缺乏或显著减少,BAO与胃泌素减低。
12. 血清铁:增高。
13. IBiL:常偏高或轻度高于正常值。
14. ADCA:阳性。
15. AIFA:阳性。
16. ATGA:阳性。
17. AchRA:阳性。

三、 再生障碍性贫血
1. 血象:RBC、WBC、PLT均减少,Hb减低,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网织红细胞小于1%,呈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2. 骨髓象:多部位增生减低,有核细胞减少,非造血细胞增多,如增生活跃,巨粒细胞核血小板明显减少,骨髓活检造血细胞少于正常半数,脂肪组织比例增多,巨核细胞不见或罕见。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增多。
3. PCT:减少。
4. PRI:减低。
5. PC:增高。
6. 抗碱血红蛋白(HbF):增高。
7. 血清Fe:增高。
8. 血清Cu:增高。
9. SF:增高。
10. IFN:增高。
11. IL-2:增高。
12. 1 分钟碱变性试验(HbF):增高。
13. AHT:阳性。
14. TCS:CD4/CD8<1.4
15. PS:减低。
16. β-TG:减低。
17. PF4:减低。


四、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1. 血象:呈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血片可见多量球形红细胞及数量不等的幼红细胞;Hb仅为<50-70g/L,WBC一般正常,网织红细胞增多;PLT正常,少数减少;若出现再障危象时,网织红细胞极度减少,骨髓象呈再障,血象呈全血细胞减少。
2. 骨髓象:呈增生象,以幼红细胞为主。
3. Coomb's:直接试验阳性,表示红细胞表面附有不完全抗体;间接试验亦可为阳性,常用于检测Rh和ABO妊娠免疫性新生儿溶血病。
4. AGT:阳性,表示红细胞表面吸附有不完全抗体。
5. SHT:阳性。
6. RBCTE:阳性。
7. AMA:阳性。
8. D-LT:陈发性冷性血红蛋白尿可呈阳性。
9. G-6-PD:减低。
10. PHF:增高。
11. HP:减低。
12. CH50:减低。
13. CAT:阳性。
14. BF:减低。
15. RPI:增大,可作为再障与溶血性贫血的鉴别。


五、 急性白血病
1. 血象:Hb减低,RBC减少;PLT明显减少;WBC部分增高者可达100*10E9/L;亦有正常或减低者,有时甚至可< 2.0*10E9/L;WBC分类可见原幼细胞。 
2. 骨髓象:有核细胞增生活跃,甚至极度活跃,少数可见增生低下,分类中相应原始细胞>30%,红系、巨核系细胞受抑制,巨核细胞、血小板减少,红系增生低下。
3. HCT:减少。
4. PCT:减少。
5. ESR:增速。
6. ELT:缩短。
7. AT-Ⅲ:增高。急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可减低。
8. CRT:收缩不良。
9. β-TG:减低。
10. PF4:减低。
11. VWF:减低。
12. 抗碱血红蛋白(HBF):增高。
13. 血清Mg:增高。
14. 血清Cu:增高。
15. 血清锌:增高。
16. SF:增高。
17. CER:增高。
18. 氨基酸氮:增高。
19. ADA:增高。
20. LYSO:增高。
21. LTT: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者增高。
22. E-RFT: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者增高。
23. EAC-RFT: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者减低。
24. Es-RFT: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者增高。
25. ACP: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者增高。
26. PF13:增高。
27. C1'I:增高。
28. PS:增高。

注:细胞化学染色(CCS)可鉴别三种主要急性白血病:


细胞化学染色 急粒 急淋 急单


 过氧化酶 + -++ - - ~ +
碱性磷酸酶 - ~ + ++ - ~ +
非特异性脂酶 + - +++
NaF抑制 不抑制 能抑制
糖原反应 - ~ ± + ~ ++ - ~ ++
溶菌酶 - - ++ ~ +++


六、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1. 血象:WBC明显增高。血片中中性粒细胞明显增多,可见各阶段粒细胞,以中性中幼、晚幼、杆状核粒细胞居多;原始细胞一般为1%-3%,嗜酸粒细胞、嗜碱粒细胞增多。早期血小板在正常范围,晚期逐渐减少,并可出现贫血。
2. 骨髓象:是主要诊断依据之一。以粒细胞增生为主,粒红比例可增至10:1-50:1。其中中性中幼、晚幼及杆状核粒细胞明显增多,原始粒细胞不超过10%。嗜酸粒细胞增多。红系细胞相对减少。巨核细胞正常或增多,晚期减少。
3.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活性减低,呈阴性反应。治疗有效时活性可恢复,复发时又下降;合并细菌感染时可稍升高。
4. HCT:减低。
5. PCT:增高。
6. Coomb's:直接试验可为阳性。
7. PT:延长。
8. C1'抑制物:减低,但慢粒急性变时增高。
9. 分子生物学:ber / abl融合基因阳性。
10. SPE:低γ-蛋白血症。
11. EA-RFT:增高。
12. EAC-RFT:增高。
13. SmIg:增高。
14. 免疫球蛋白:IgA、IgM降低,IgE、IgG增高。个别病人血中还可见单克隆免疫球蛋白。
15. MP:阳性。
16. CG:阳性,Ⅰ型(单克隆型)常增高。
17. 半乳糖转化酶:阳性。
18. ACP:增高。
19. 染色体:有ph'染色体,出现ph'以外的其他染色体异常。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