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叶笃正、吴孟超获2005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14.1.08

  引人关注的2005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昨天在京揭晓。气象学家叶笃正院士和肝脏外科学家吴孟超院士共同获此殊荣。至此,我国已有9位科学家获得这一奖项。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自2000年设立以来,以其权威性和高达500万元人民币的奖金引起海内外的极大关注。此前,吴文俊、袁隆平、王选、黄昆、金怡濂、刘东生、王永志七位院士已荣膺这一奖项。

  “这个崇高的荣誉不只是对我个人科学生涯的肯定,更是授予气象科学界这个群体的。

  ”昨天,我国气象学泰斗——叶笃正在媒体的闪光灯前微笑着,平静而泰然。

  “新中国召唤我回来”

  “是新中国的成立召唤我回到祖国,使我有了为国家和人民服务的舞台。”早年留学美国的叶笃正说。

  叶笃正曾经和美国好友卡普兰教授有过一段简短的对话。

  “如果你一直在美国工作,会写出更多的文章。”

  “文章数量固然可以说明成绩,但美国能给我建立一个研究所,带领大量同行一起工作,为国家的气象事业发展贡献力量的机会吗?不能!”

  上世纪五十年代,百废待兴。

  祖国丰富的气象资源也为叶笃正取得丰硕的科研成果奠定了雄厚的基础,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叶笃正首先发现围绕青藏高原的南支急流、北支急流以及它们汇合成为北半球最强大的急流,严重影响着东亚天气和气候,为青藏高原气象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他和同事发现东亚和北美环流在过渡季节有急剧变化的现象。这一发现对我国天气预报有重要意义。

  ——叶笃正通过一系列工作建立的理论,解释了大气环流中究竟是气压场还是风场为主导,这一学术界长期争论的问题,在天气预报业务上也有重要的应用。

  ……

  90岁老人“飞奔”在创新路上

  “谁说老人不能创新?”王会军所长的一句话扭转了记者根深蒂固的观念。不只是年轻的科技工作者,90岁的叶笃正也在科技创新的路上“飞奔”。

  建立天气预报和应用的信息交换平台、关注全球气候变暖、预言气象学科的飞跃……叶老虽然年事已高,但科学前沿的各种新鲜的思路仍然在他脑海中闪现。

  叶笃正正在针对目前天气预报的系统性调整进行考量。“农民种地,天时很重要。天气预报就要准确,符合农业生产的要求。能不能改变现在的预报系统,把预报和生产实际的需要相结合,建立统一的互动信息交换平台,让天气预报更有针对性?”

  “全球气候变暖,究竟人类活动对大气和地球影响如何?人类将如何适应这个变化?怎样改变生产生活方式?”“人类有序活动”概念,在叶老一连串的问号中应运而生。

  叶笃正从到美国求学开始,就用随身携带的小本,把思想中的“灵感火花”逐一记录下来。

  “87岁高龄还进罗布泊”

  “叶老喜欢野外科考,总要亲自到实地察看。”叶笃正的学生黄荣辉院士说起他做学问的深入求实,就总要提起两年前的一件事。“我们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建了一个气象观测站,当时87岁高龄的叶老一定要亲自到那里看看。观测站条件艰苦,盛夏中午的高温将近60摄氏度,沙漠的阳光毒,晒得人无处躲藏。可叶老不光考察了观测站,还不顾劳顿进了罗布泊。”

  叶笃正坦言科研成功的秘诀:求实、求实、再求实;认真、认真、再认真。

  黄荣辉院士记忆中的片段就足以证明叶老的言传身教。“他一向治学严谨,写文章从来不用大字眼。有一次我起草的论文里用了‘叶笃正发现’这几个字。给他审改的时候,叶老马上说,‘文章里不要用大字眼吓人。我的一个观点,又不是科技上的重大发现,改成‘叶笃正指出’。”

  “大师的学风和为人,正如同他的名字‘笃正’,求真求实求正,有科学家的良知和为人师表的风范。”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所长王会军道出了叶笃正治学的真谛。

  吴孟超:为13000名患者主过刀

  拎着衣领,老人把后背开口的手术服向空中一抛,两只胳膊向空中一举,同时穿过了袖管。

  这是标准的外科大夫手术服穿法,是为了无菌。

  83岁的肝胆外科专家吴孟超,就这样在我们面前亮相了。

  闭着眼能摸出肿瘤的占位

  他的手术技巧,被晚辈的医生们称为“魔鬼级”——老先生把肝脏实在掌握得太透了,熟练得就像解牛的庖丁,恢恢乎游刃有余,闭着眼睛就能摸出肿瘤的占位和其它脏器的移位。

  1975年,安徽农民陆本海挺着像临产孕妇一样的大肚子来求治,被吴孟超诊断为肝脏巨大血管瘤。血管瘤像马蜂窝,满满一包血,一旦破裂就可能导致病人死亡。

  中午12点开始手术,整整做了12个小时,才把那个巨大无比的瘤子切掉。

  切下来的瘤子重18公斤。术后,几个大夫疲惫地几乎抱不动那个瘤子。

  那个农民至今仍然好好地活着。同行们说,别说是30多年前,就是现在,这个手术的难度也是大得可怕。

  80多岁的老人了,他胜于后人不是因为他缝细小的血管比年轻人缝得好,而是他对疾病的战略性把握之准无人能及。

  吴孟超的神,神在手上。

  他的手平时写字时颤抖,但唯独上了手术台,操起手术刀,稳准狠俱全,一丝都不抖。

  手术安排少了老人家不高兴

  吴孟超身高只有1.62米,手术室特地放置了一个小凳子,他每次都站在上面做手术。

  吴孟超的老师——医学大家裘法祖给了他一生的影响。老师教了他怎么干净利索地做手术,还指出了他以后业务可以努力的方向:“现在肝胆外科薄弱,你可以往这方面发展。”

  吴孟超发明了可以控制术中出血的常温下肝门间歇阻断切肝法,而后成功进行了中肝叶切除术;他为一名仅4个月的女婴切除了肝母细胞瘤,创下了世界肝母细胞瘤切除年龄最小的纪录;他还跟学生一起成功进行了世界首例腹腔镜下肝瘤切除手术……如今,慈眉善目的吴孟超可以抚掌而笑了:中国人站在了世界肝胆外科的最前沿。

  吴孟超为13000多名肝病患者主过刀,而且,这个数字至今仍未打住,还在以每年200例左右的数字上升。

  只要不出差,吴孟超基本上每天做手术。有时一台,有时两台,最多时3台,80多岁的老人,一口气站到下午3点才出手术室吃午饭。

  手术安排少了,熟悉他的护士都能看出来:老人家不高兴了——脸耷拉着。

  对病人慈祥得像个老爷爷

  老爷子对手下医生严厉,对病人却慈祥得像个笑眯眯的老爷爷。

  查房。老爷子进门先跟病人打招呼,哪儿的人啊?家里几口人啊?家里条件如何啊?老爷子拉住了病人的手,脉搏就搭上去了。然后,他摸摸病人的脑门,按按病人肚子,叩击听一听。随后,他揿揿病人的指甲,撸起裤腿看看病人的腿肿不肿……

  老人把病人的鞋放在方便下床的位置,边做边嘱咐病人:“吃点粥,啊?听话,大夫会给你治好病的。”

  回到医生办公室,吴孟超的脸色难看了:“病人昨晚7点发烧到39度,你居然7点半敢下班?你回家能睡得着?”

  老爷子批评主刀的大夫:“你干吗非要用那个器械?只用一下,咔嚓一下几十块钱,你不会用手术线?那一根才多少钱?”

  一生曲折的“开刀”老人

  吴孟超出生在马来西亚,初中快毕业时,他和同学们把毕业聚餐的钱捐给了延安的八路军总部。想不到的是,他们竟然收到了毛泽东和朱德的回信!

  初中毕业,18岁的吴孟超和6名同学相约回国抗日。

  不料到了昆明,他们才发现不知道延安在哪儿,也不知道怎么去延安。他们只好留在当地上学。

  自当年在码头上与妈妈挥别,吴孟超一生再未见到慈母。改革开放后,吴孟超才恢复了与国外家人的联系。

  吴孟超让先回国的弟弟给老母亲带去一双绣花鞋、一付玉镯,一切都安排好,准备马上把年已八旬的老母亲接回来。没有几天,老人家在睡梦中驾鹤西去,让吴孟超留下了终生的憾事。

  吴孟超至今把手术叫开刀,把手术室叫开刀房。这个一生曲折的老人,简历简单得可以只用一行字:吴孟超,职业:外科大夫。

  人物

  叶笃正

  1916年2月生于天津市,1948年11月在美国芝加哥大学获博士学位;气象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叶笃正开创了青藏高原气象学,为青藏高原气象学的建立奠定了科学基础;创立了大气长波能量频散理论,为现代大气长波的预报提供了理论基础;创立东亚大气环流和季节突变理论;创立大气运动的适应尺度理论,在天气预报业务上有重要的应用;开拓全球变化科学新领域,贡献了一系列科学思想;对我国现代气象业务事业发展作出卓越贡献。

  吴孟超

  1922年8月出生于马来西亚,1949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医学院,获学士学位;肝脏外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院长、东方肝胆外科研究所所长。

  他创立了肝脏外科的关键理论和技术体系,开辟了肝癌基础与临床研究的新领域,并创建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肝脏疾病研究和诊疗中心,培养了大批高层次专业人才。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