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感同身受的疼痛?科学家说换种思路看待它

2016.3.25

  你是否曾有过这样的感同身受:当看到旁边的人不小心被刀划破手指,亦或者被书本砸到头,亦或者从高处跌落摔破膝盖,你也会在那个瞬间因为感到疼痛而皱眉?

  那么这种移情真的是疼痛吗?来自于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人类认知大脑学、日内瓦大学的研究团队于其他研究机构合作通过比较大脑针对不同的痛感而反映出来的活跃模式,解析移情反应与身体疼痛背后的大脑反应模式,从而提出了一个新理论:将疼痛描述为一个多层次的感受,由不同的信号元素组成,包括烧灼感、负面情绪等等。

  感同身受的疼痛?

  想象你在钉钉子,不小心锤子砸到你的手,你全身的注意力都会集中于受伤的手指上,并感受到疼痛。这种伤害性疼痛是由身体疼痛受体被刺激后传递的信号。

  而当你看到别人被锤子磕伤手指的时候,你可能还是会同样畏缩、感到疼痛。即便你的手指没有受到外力伤害,但是某种程度上你会表现出相同的症状,你会感同身受,并保持自己和伤害源的距离,而且你会对这种疼痛感产生记忆,从而避免以后出现相同的经历

  之前的研究已经证实,无论疼痛出自本身还是对别人的疼痛感同身受,相同的大脑结构,即前脑岛和扣带皮质,都会被激活。然而,尽管大脑底层激活区域一致,但还两种疼痛感觉的程仍然存在相当大的争议。

  为了真正弄清楚背后的不同,神经学家,包括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人类认知和大脑学主任Tania Singer博士在内的神经学家们提出一种新理论:我们需要摆脱这种非此即彼的问题,即疼痛是否真实。

  相反,它应被视为一种多元素互作的复杂结果。元素包括身体感觉,例如哪里的疼痛受体被刺激,还包括心理变化,例如疼痛过程中的负面情绪也会对疼痛产生影响。身体疼痛受体受到刺激后可能会产生非常具体的疼痛,而这种身体疼痛的既往经历会影响以后相似情景下的感同身受。

  因此,神经学家提出将具体的疼痛和感性的疼痛进行比较,寻找他们的相同点和差异点。

  大脑同时处理疼痛及情绪变化

  最新研究证实,当产生疼痛时,大脑前脑岛和扣带皮层区域最先响应,是非特异性的。随后,其他负面情绪例如厌恶、愤怒等以及疼痛是直接亦或者移情的信号传递会出现差异,是特异性的。非特异性的信号会传递一种不愉快感,而特异性信号不会传递厌恶感,并会区分疼痛是否真实。

  对疼痛做出反应的非特异性和特异性信号传递在大脑区域的传递是平行的,而且激活模式不同。正因为大脑对不同信号的平行式处理,才得以高效、节能地处理各种不愉快的经历。然而,与此同时,我们能够对各种信息及时记忆,以便我们能够准确区分身体或者情绪变化,无论是直接还是间接的变化。

  事实上,多数情况下,我们大脑能够同时处理身体疼痛和心理情绪变化,无论我们是否亲身经历,这对于社交能力很重要,因为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别人。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