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医院院内感染常见因素及其预防控制方法的探究

2021.5.21

摘要:院内感染是指在医院发生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于院内感染。做好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工作对于合理分配、有效利用国家和社会卫生资源,保证医疗活动安全有着重大的意义。医院各部门从供应室、器械科到临床科室以及院感部门等都必须严格按照卫生规范要求操作,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和传播。

 

院内感染又称医院获得性感染,是指在医院发生的感染,其感染范围可分为各种病人、工作人员、探视员等,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于院内感染。

 

    院内感染不仅严重威胁患者的身心健康,也造成了国家、社会和个人的卫生资源的严重浪费。我国每年因院内感染而投入的费用高达几百亿。2008年西安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科严重院内感染事件引起8名早产新生儿患者死亡,震惊全国;2009年天津蓟县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又发生重大院内感染事件导致5名患者死亡。近年来频繁的重大院内感染事件已经向我们敲响了警钟:院内感染已日益成为威胁医疗活动安全的重大因素。

 

    控制院内感染是衡量医疗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而提高医护人员对院内感染的认识和重视,加强从供应室到临床科室各个环节的控制和管理是阻止院内感染的重要措施,也是提高医疗质量的有效保障。

 

    1.加强宣传,提高对院内感染的认识和重视

 

    1.1现代医疗技术发展越来越快越来越高精尖,重视和预防院内感染对于保证医疗活动质量安全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必须提高医院全体医护人员对院内感染的认识和重视。

 

    1.2 定期在患者中举行卫生讲座,特别是对易感人群宣传卫生防病知识,让患者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串病房,不与他人交叉使用餐具、卫生用品等。

 

    2.总结查找原因,预防控制院内感染发生率。

 

  • 2.1院内感染的来源和传播途径 院内感染按照病原体来源可分为内源性院内感染和外源性院内感染。内源性院内感染又称自身院内感染,病原体来自病人本身正常菌群中的条件致病菌,由于病人长期使用激素、抑制剂等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因外伤、手术等原因引起正常菌群寄居部位的变化和不当抗菌药物治疗而引起。外源性院内感染也称交叉感染,是指病人遭受医院内非病人自身存在的各种病原体侵袭而发生的感染。外源性感染病原体主要通过接触传播、空气传播和使用制品、药物等途径传播,其次是通过各种侵袭性操作传播。其中接触传播尤其应该引起重视,像医院内感染常见的几种耐药菌如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肠杆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等均主要通过接触传播。在医疗活动中,医护人员在院内感染中是主要的传播媒介,因此医护人员在诊疗和护理病人过程中,尤其是接触传染性病人或其物品、施侵袭性操作前后,若不严格洗手,不注意消毒灭菌和隔离,极易引起病人发生院内感染。

     

        2.2 院内感染的因素

     

        2.2.1易引起院内感染的创伤性诊疗措施(1)静脉导管、气管切开或插管、心导管、导尿管、人工呼吸器、腰穿、脑脊液分流术等操作(2)异物的植入如人工心脏瓣膜或人工关节(3)器官移植或血管移植(4)污染的手术,在综合性医院的婴儿室、ICU、烧伤病房、血液病房、移植病房等处是医院感染的高发地区。

     

        2.2.2易引起感染的人群包括(1)免疫缺陷的患者(2)新生儿、婴幼儿和老年人(1岁以下或65岁以上者)(3)有严重基础疾病者,如恶性肿瘤、糖尿病、肝病、结缔组织病和血液病等(4)烧伤或其他创伤引起组织坏死者。

     

        2.2.3 院内感染常见的病原菌种类(1)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肠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肠杆菌科细菌、结核杆菌、军团菌等。(2)病毒 流感病毒、柯萨奇病毒、腺病毒与甲肝、乙肝、丙肝病毒等(3)真菌 白色念珠菌、丝状真菌、接合菌等(4)支原体衣原体等。

        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肠杆菌科细菌易产生耐药,已逐渐成为困扰全球学和感染学专家的一大难题。

     

        3.制定有效措施,建立完善的院内感染预防和控制体系。

     

        3.1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灭菌质量检测 消毒隔离制度和灭菌质量检测是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有效措施,医护人员必须熟悉该制度并严格执行,定期对医护人员的手、医疗活动室空气、所用消毒剂、物体表面和其他易存在和传播细菌尤其是耐药菌的部位进行卫生学监测,监测不合格者,应追究责任,予以处理,并责令其整改直至监测合格。

     

        3.2 加强抗生素合理使用的监测 合理使用抗生素是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重要措施,大量或不合理使用甚至滥用抗生素会迅速产生耐药菌株,延长治疗周期,给治疗带来困难,给病人增加经济和身体的双重负担,还会给病人带来二重感染和正常菌群失调的危险。明确感染类型、明确感染细菌种类、明确细菌药物敏感或耐药情况会比盲目使用抗生素针对性更强,治疗效果更好。因此,应加强抗生素使用的监督,对感染性疾病应在治疗用药之前分离培养病原菌,按药敏试验的结果选择用药,做到合理使用抗生素。

     

        3.3 做好医疗环境的卫生监督工作 各病房护士长要监督卫生员做好医院的卫生清扫、消毒物品的清洗消毒工作。各科室的治疗室、换药室、检查室要做到每天用紫外线照射消毒2次。每次1小时,每周用过氧乙酸1g/m3熏蒸空气2小时,并做好记录。各门诊、走廊、病房每天用0.2%过氧乙酸空气喷雾消毒2次并做好记录。3.4 其他相关科室也要做好相应工作 药械科要把好一次性物品的进货渠道,要从经国家医疗行政管理部门正式批准的厂家进货,否则坚决不予使用,严禁伪劣不合格物品流入医院。供应室要严格执行有关消毒隔离规定,按照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划分,做好人流、物流的合理路线。各种检查器具最好是每检查一次病人就及时进行消毒,如各种检查的探头、内窥镜等,每经病人用后应用无腐蚀性的消毒剂进行擦拭或浸泡消毒后再使用。

     

        4.授予管理权限 院内感染预防控制工作在某些医院不被院长重视,这就需要我们院内感染工作人员去和领导汇报和交流院内感染预防控制工作对医院医疗活动安全的重要性,争取征得医院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因为良好的院内感染预防和控制体系,需要一定的管理权限用于指导和要求相关科室做好工作,才能发挥最大的院内感染监控职能。

     

    徐豪[郑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参考文献:

    1.实用医院感染监测方法与技术  任南主编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