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牢记使命 做国家不可或缺的事

2022.7.18

  2021年当选中科院院士之后,身边人常问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王梅祥:以后会不会变?

  对于这样的疑问,王梅祥表示,院士是学术荣誉称号,仅仅是对一位学者在某一方向贡献的肯定,要捍卫这一荣誉称号,必须谦虚谨慎、实事求是,保持科研工作者的本色。

  他举例说,自己的老师、中科院化学部院士黄志镗先生总是回避与自己专业不相关的学术会议和学术评价,谢绝不必要的社会活动,并告诫学生对待学术不能有半点虚假,特别是对待自己不懂的研究领域,不可不懂装懂。

  王梅祥表示,老一辈院士学者在严于律己、谨言慎行方面为后辈做出了表率,新当选院士也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修养和定力,坚持科学精神,维护院士称号的纯洁性。

  7月14日,2021年新当选中科院院士在中科院学术会堂领取院士证书,并在承诺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承诺将遵照《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履行院士应尽义务,珍惜院士荣誉,发挥明德楷模作用。

  当选中科院院士后,中科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丁赤飚认真学习了《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明确了院士的责任和义务。他表示,要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四个表率”的要求,带头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科学家精神,争做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表率,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表率,坚守学术道德、严谨治学的表率,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表率。

  “我们在座的新当选院士,一定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和珍惜院士这个荣誉,维护院士群体和学部的声誉,坚决遵守《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和院士行为规范等规章制度。”运载火箭总体设计专家范瑞祥说。

  在过去的一年里,中国航天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长征系列运载火箭48次发射全部取得成功,中国火箭的年发射次数居世界第一。从事运载火箭总体技术研究工作30余年的范瑞祥表示,能否占领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制高点,直接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作为新当选院士,我们要以往届院士为榜样和楷模,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不断作出新的贡献。

  多位新院士表示,院士头衔在带来荣誉的同时,也带来巨大的压力,尤其是在现今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下,如何取得变革性、引领性成果,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对自己的重大挑战。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底青云是2021年当选的5名女院士之一。她说,获知自己当选为院士的那一刻,突然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责任与使命,仿佛是一名刚进入科学圣堂的新生,必须兢兢业业,努力拼搏,才担得住这份责任和荣誉。

  底青云认为,2021年是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也是我国科技征程的新起点,在这一年当选为中科院院士,更要牢记国家和时代赋予的使命,坚持不懈做国家不可或缺的事。她将带领团队积极“向深部进军”,力争在深部资源探测基础研究和自主技术创新中取得更大突破。

  四川省人民医院院长杨正林表示,从学医到工作38年来,我国医学科学技术日新月异,造福了人民,造福了社会,但还有太多生命的奥秘需要探索,还有太多的疾病需要攻克,实现“健康中国”已然从医者初心变为国家使命,而当选中科院院士,就意味着更高的要求、更大的责任和更强的担当。

  “更高的要求,就是要能坐十年冷板凳,在原始创新上下功夫;更大的责任,就是要勇闯创新无人区,在高新技术领域实现新跨越;更强的担当,就是要敢破‘卡脖子’的娄山关,在引领科技攻关上能打攻坚战。我也问自己,做好准备了吗?答案是义无反顾!” 杨正林说。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院长刘仓理是一名国防科技工作者。他表示,眼见新一代技术革命、军事革命的发展势头迅猛,国防科技人才不仅要在知识上具有一流的科学能力,而且要有坚定纯粹的家国情怀。当选院士之后,更应该持续学习、终身学习,以国家安全命脉和民族复兴为己任,为国防科技事业奋斗终生。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