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新的研究显示,大颗粒有机物碎裂成小颗粒可以解释海洋中约占一半颗粒物质的丧失,令其也许成为控制海洋中有机碳汇截存的最重要过程;这项研究帮助填补了对生物碳泵(这是一种主要的气候调节因子)理解的一个空白。Aditya Nayak和Michael Twardowski在相关的《视角》中说,通过用领先的机器人传感器收集到的这些结果可为全球气候研究提供信息并对改善这些研究有帮助。下沉的有机颗粒(如浮游生物和碎屑)可截留从海洋表面至海底的15%到30%的碳,这在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方面起着关键作用。但是,在由海洋表面吸收的数十亿公吨的碳中,只有约10%到30%能到达海洋中层带(也称“暮光带”)之外;“暮光带”是200米至1000米深的位于海洋表层与深层之间的过渡层。

  为探索这种快速丧失的不同假设需要计算不同大小颗粒的下沉速率;但这颇为困难,因为海洋中的3000多个收集数据的浮标中只有不到5%配备了可表征颗粒浓度的传感器。在这里,Nathan Briggs和同事使用了分布在北大西洋和南大洋上的25个自动收集数据的浮标来分析2013年至2016年间快速下沉的大颗粒聚合体的“脉冲”。这些浮标配备了先进的传感器,它们可检测光散射和叶绿素荧光以确认下沉的颗粒。研究人员发现,大颗粒物浓度的升高伴有小颗粒浓度的增加。如果没有碎裂,较小的颗粒物浓度会因其聚集形成较大颗粒物而下降,所以小颗粒物浓度的增加支持确实发生碎裂的说法。大西洋和南大洋之间的碎裂速率各不相同,值得对其做进一步的研究。